全球滞胀与产业链重构下的中国机遇.docx
《全球滞胀与产业链重构下的中国机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球滞胀与产业链重构下的中国机遇.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全球滞胀与产业链重构下的中国机遇一、“滞涨”引发全球经济衰退的风险从下半年开始直至明年,中国经济将会从深坑里慢慢爬坡,出现U型的缓慢复苏,但是很难满血复苏。与2020年下半年武汉疫情之后出现明显的反转相比,这一轮的复苏会更艰难、更缓慢。因为,目前中国经济受到三重因素的交织影响。其一,虽然今年以来财政发力、货币边际放松,整体宏观政策已经比较积极,但在经济复苏基础不稳,房地产风险仍在发酵的当下,需要进一步的发力,出台更多慷慨的刺激政策。其二,监管层面纠偏的信号仍需加强。过去一年多从房地产到“双碳”以及互联网平台等各个领域都经历了大刀阔斧的监管重置。显然,在监管重置的过程中,很多企业和市场主体不太适
2、应、比较迷盲,现在甚至开始“躺平”,信心低迷。为了推进监管程度进入特别透明化、稳健化的阶段,并且重塑企业家的信心,我们需要增大纠偏的力度。其三,防疫和经济之间的平衡至关重要。在上海大规模的静默管理结束之后,以大湾区为代表的深广地区一开始经济恢复得比较快。并且对3月份之后的奥密克戎疫情控制得不错,卡车物流、货运已经恢复到本轮疫情之前90%至95%的状态。尽管上海等华东地区恢复速度稍慢,但也在迎头赶上。目前的防疫手段是常态化的核酸检测、精准封控小区和高危地区以及其他的一些政策,这使得消费端、出行端仍受到较大的影响。以深广地区为例,目前在高铁和航班进出港的人数没有恢复到奥密克戎疫情之前一半,这导致了
3、消费的复苏比较滞后。值得警惕的是:经过两年多疫情防控政策的不断调整之后,很多行业经历了长久的失业。根据摩根士丹利关于消费者信心的调研报告显示,可能有一部分消费者在经历长时间的失业期之后会出现长期的心理上的伤疤,对未来工作和收入的长期预期会不太自信。因此,政策放开之后是否会有报复性的消费潮仍有待商榷。最近政策端仍在加力,但还不足。对基础建设的投资举措特别多,例如金融债、特别国债,可能还会将明年的专项债提前到今年。但我们建议还是要考虑到当前消费端需要很强的、宽松的支持政策,如果光靠一些比较定向的家电下乡、新能源汽车的补贴还不足以完全抵消掉疫情对就业和收入信心的打击,可能需要考虑动用特别国债、扩大财
4、政赤字来发放更为广泛的消费券等手段来恢复老百姓消费的信心。我们需要与时俱进地探索疫情防控和平衡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根据病情新的特点进行科学的疫苗接种,以及医疗资源的分配。因为现在的病毒特性和两年前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需要更合理地的分配医疗资源,更科学地认识它的毒性是不是对肺部有更强、更直接的攻击性等等。已经有很多前车之鉴值得我们研讨,目前诸多官方媒体也在这方面释放出一定的声音。相比主要国外经济体,中国在政策空间方面还是有一定的优势。因为我们的通胀比较低,现在全球唯二的通胀比较低的经济体是日本和中国。中国通胀低是因为过去两年多没有过多的刺激经济,所以“放水”的后遗症比较小。此外也和中国的经济复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球 滞胀 产业链 重构下 中国 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