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泻下作用机制的研究综述.docx
《大黄泻下作用机制的研究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黄泻下作用机制的研究综述.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大黄泻下作用机制的研究综述摘要大黄有显著泻下作用,意酸或是其产生泻下作用的主要成分,双葱酮番泻式的作用最强,游离型葱醍类只有微弱的泻下作用。近年来实验和研究总结出了大黄泻下作用机制,而且得出大黄因剂型及煎煮的时间不同以及炮制品不同,泻效也不同,将游离型感醒结肠定位给药,可以发挥药物中游离型慈醒的泻下作用。本文介绍了大黄成分及其主要泻下成分,对大黄泻下作用进行了综合论述,概括出大黄泻下作用机理,泻效的不同发挥效果以及大黄泻下临床应用,为大黄泻下作用相关技术推广与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关键字大黄;泻下;葱醍京;作用机制1前言11.1 大黄介绍与功能主治11.2 大黄泻下成分12大黄泻下机理32.1大
2、黄泻下传统机制32.2大黄泻下新机制53大黄泻下药效63.1 大黄粗制剂及其不同制剂的泻下作用63.2 炮制对大黄泻下作用的影响63.3 游离型贰元对泻效影响74大黄泻下临床应用84.1 大黄泻下临床应用84.2 中药药理研究思考85结论10参考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1前言1.1大黄介绍与功能主治大黄为蓼科大黄属植物,本属植物约有60种,我国作为药用有3种,为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和药用大黄。我国应用大黄已有悠久历史,是常用中药之一。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用大黄治疗多种疾病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它的化学和药理研究也取得了不少进展。大黄性寒味苦,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功
3、能为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主治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蜕、目赤、咽肿、肠痈、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现代研究表明,大黄具有泻下、利胆、保肝、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止血、抗病原微生物、抗炎、解热、利尿、抗肿瘤、调节免疫、降脂、抗氧化等广泛的药理作用,涉及消化、血液、泌尿、免疫等多个系统。1.2大黄泻下成分已知大黄泻下成分约20种,包括葱醍类和二葱酶类以及它们的成类。慈醍贰类是大黄中最早被发现的泻下成分。1965年后,先后从掌叶大黄、雅黄、朝鲜和信州大黄中分离出番泻虱A及其一系列结晶一番泻忒B、C、D、E、F等,并证明具有很强的泻下活性后,才认识到大黄的
4、主要泻下成分为二慈酮类化合物一番泻忒。番泻式A、B、C、D、E、F的泻下活性(小鼠ED50为13.316.lmg/kg)相似;8-葡萄糖-大黄酸慈酮的作用也较强(ED5=2O.Omgkg);8-葡萄糖-芦荟大黄素(EDso=71.6mgkg),芦荟-大黄素(ED50=59.6mgkg),大黄酸(ED50=97.5rngkg),8-葡萄搪-大黄酸(ED5=lO3.Omgkg)等均较弱;而恿醍类化合物大黄粉、大黄素、大黄素甲醛等几乎没有泻下活性。综合看,结合型的作用较强,游离型则较弱。可见,大黄中的主要泻下成分为番泻贰,已知的几个番泻贰的泻下效力相似,大黄酸的泻下效力仅为番泻式的1715.因此,现
5、多以番泻贰的含量来评定大黄质量的优劣。近年来日本学者又从大黄中分离到4个带有碳式结构的意酮贰类-大黄酸贰A、B、C、D0动物实验表明,这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泻下活性,可见大黄中还存在着一些未知的泻下物质。由上总结出,大黄中具有致泻作用的主要成分是结合型慈忒(有意配武,双慈酮贰,番泻忒等),而游离型贰元(有大黄酸,大黄素等)只有微弱的致泻作用。大黄又含有大黄糅酸及其相关物质(如没食子酸、儿茶精等),此类物质有止泻作用。此外,大黄还含有脂肪酸、草酸钙、葡萄糖、果糖和淀粉等。2大黄泻下机理2.1大黄泻下传统机制1985年,山西省活血化淤研究所的高应斗和李伯阳实验研究了大黄的致泻作用及其作用机理,实验研
6、究证明,大黄本身对小肠无泻下作用,而是因为口服大黄后由小肠吸收在体内水解,释放出恿醍衍生物三羟甲基慈醍(大黄素)和二羟甲基慈醍等,其中以大黄素较为重要,大黄素再由大肠分泌进入肠腔,大黄素刺激大肠,再加上未吸收的大黄到达结肠后也刺激大肠,使推进性蠕动增加而引起排便,流程如图1。I三2-1大黄泻下作用机制流程图大黄的泻下活性成分为慈醍类衍生物,以酚或慈醍的作用较强,其中以二意酮一番泻贰的作用最强,游离型蕙醒只有微弱的泻下作用。一部分研究者发现,在口服大黄浸膏和番泻贰后,出现明显的泻下作用,而直肠给予时,泻下作用出现的时间比口服快得多,用氯霉素预先抑制消化道细菌后,口服番泻忒的作用明显减弱,静脉注射
7、番泻虱元A的泻下效力最强。由此推测,大黄的有效成分口服后,在消化道内被细菌代谢为具有生物活性的代谢产物而发挥泻下作用。进一步研究证明,在哺乳动物消化道菌丛中,99%是厌氧菌,其中部分细菌如楔形梭状芽抱杆菌具有B-葡萄糖贰酶活性,在与番泻忒一起培养时,番泻成A量随细菌生长不断减少,同时8-葡萄糖大黄酸慈酮则增加,12小时达高峰,此后迅速减少,而产生与之相当的克分子数的番泻贰元A。从而认为慈配葡萄糖甘的二聚体一番泻成在还原酶作用下,裂解成单体8-葡萄糖大黄酸慈酮,再经B-葡萄糖贰酶水解成大黄酸慈酮,并进一步被氧化成番泻贰元。可能大黄的泻下作用是上述代谢物一方面直接刺激大肠局部或粘膜下神经丛,使之蠕
8、动加强,同时抑制Na+-K+ATP酶而抑制水分的吸收(可比正常时增加450%),从而促进排便。大黄发挥泻下作用的另一途径是番泻玳由小肠吸收后,经肝脏转化为玳元,再刺激骨盆神经丛而引起大肠蠕动致泻,同时一部分以原型或贰元随血转运到大肠,刺激粘膜下神经丛,随后更深部肌肉的神经丛,或奥厄巴赫氏神经丛,而使肠运动亢进,引起泻下。近代药理研究发现大黄素可促进细胞膜去极化,缩短膜电位振荡周期,增加峰电位发放频率,从而显著增加分节律收缩的幅值指数。在肠道平滑肌细胞膜有KV、KCa等多种钾通道,大黄素的作用与调节细胞内能量代谢水平和降低膜对K的通透性有关。朱金照等的大鼠研究结果表明大黄促进肠道传输与血及空肠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黄 泻下 作用 机制 研究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