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2单元知识点整理.docx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2单元知识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2单元知识点整理.docx(1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第1课时船的历史一、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船具有不同的特点。(2)技术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程。2 .探究目标通过研究不同形状船首与船速关系的实验,发现尖形船首可以减小船在水上航行的阻力。二、知识梳理1.独木舟是一种由桨来驱动的窄而比较长的无篷小船。2 .独木舟存在装载量小、不稳定、容易侧翻等不足。3 .尖形船首更有利于减小船在水中受的阻力_。三、实验解析1 .实验重现(1)实验名称:探究船首形状与阻力的关系实验。(2)探究问题:船在水中行驶时,哪种形状的船首受到的阻力小?(3)实验堆L:不同形状的木块(方形和尖形)、回形针、细线、方形水槽、水等。(4)实验步骤:
2、将方形水槽注入水,保证木块能浮在水面上;将两块不同形状的木块分别固定在两根细线的一端,另一端系上回形针;将两块木块放置在水槽的一端,拉直细线使回形针在水槽的另一端自然下垂;松开手,让两块木块自然移动,比较快慢。(5)实验现象:尖形木块运动速度快,先到达终点。(6)实验结论:尖形船首更有利于减小船在水中受的阻力。2 .指点迷津食从船的发展历史中一发现了哪些变化?船变得更高、更大、更坚固、速度更快、载重量更大。动力系统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最早的人力到利用风力等自然力再到蒸汽机.、内燃机等0第2课时用浮的材料造船一、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1)浮的材料可以制作船,改变材料的结构可以改变船的载重量和
3、稳定性。(2)生产生活需求推动了造船技术的进步。2 .探究目标通过探究,认识到船的结构与载重量和稳定性有关。(2)根据设计目标,对制作的竹筏(或木排)的性能进行测评,并不断改进结构提高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二、知识梳理1 .浮的材料可以制作船。2改变材料的结构可以改变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三、实验解析2 .实验重现(1)实验名称:制作竹筏或木排模型并用螺母测试它们的载重量。探究问题:观察竹筏或木排能装载几个螺母?(3)实验材把:竹竿、木条、水槽、橡皮筋、螺母等。(4)实验步骤:先画出竹筏或木排的设计图;根据设计图用几根竹竿或木条做成一个竹筏或木排模型;将竹筏或者木排平稳地放在水面上;慢慢往竹筏或者
4、木排上均匀地摆上螺母,观察能装载几个螺母。(5)实验现象:装载了6个螺母后,水开始浸湿螺母。实验结论:竹筏或者木排比独木舟稳定性更强,装载量更大。3 .指点迷津食竹筏与独.木舟相比,有了哪些进步?竹筏还有哪些不足之处?.竹筏底部比独木舟更.宽,一稳定性更好、载重量更大,但是也存在乘船者和货物容易浸水.等问题。第3课时用沉的材料造船一、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1)沉的材料可以造船。(2)相同质量的橡皮泥、相同大小的铝箔,做成船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越容易浮在水面上。认识到船的稳定性与其结构有关。2 .探究目标(1)探索用橡皮泥和铝箔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来承载一定的重量。(2)经历“设计一
5、制作一测试一分析一改进一再设计”等过程。二、知识梳理1.沉的材料可以造船。2 .相同质量的橡皮泥、相同大小的铝箔,做成船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越容易浮在水面上。3 .船的稳定性与其结芯L有关。三、实验解析1 .实验重现(1)实验名称:用在水中下沉的材料做船,并测试它们的载重量。探究问题:橡皮泥船和铝箔船能装载几个金属垫圈?(3)实验堆h水槽、防水橡皮泥、铝箔、垫圈等。(4)实验步骤:用橡皮泥和铝箔分别做成船的模样;把橡皮泥船和铝箔船轻轻放入水中;均匀地朝船中慢慢添加金属垫圈,测试能装载几个垫圈;和你的同伴比一比谁的船装载量更大。实验现象:橡皮泥船能装载*个金属垫圈,铝箔船能装载*个金属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科版五 年级 科学 下册 单元 知识点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