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医附院中医内科建设与管理方案2-7-30.docx
《X医附院中医内科建设与管理方案2-7-3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医附院中医内科建设与管理方案2-7-30.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X医附院中医内科建设与管理方案我院为加强“中医内科”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提高“中医内科”服务水平和能力,根据中医医院科室建设建设与管理指南,立足现阶段“中医内科”科室建设现状,制定本办法。一、功能定位“中医内科”针对个体人健康状态,运用中医药养生保健技术和方法,结合现代健康管理手段和方法,系统维护和提升个体人整体功能状态,管理个体人健康状态风险,实现“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不复发”的健康目标,达到预防疾病、健康长寿目的的科室,在现阶段以“未病先防、瘗后防复”作为主要功能定位。“中医内科”科的服务特点以人的健康状态的辨识、评估和干预为主,而非着眼于疾病治疗;突出非药物方法的运用,注重整体调
2、节,求得整体效果;重视连续、动态、全程的管理,并充分发挥服务对象的参与意识与能力,求得长远效果。二、科室名称以“中医内科科”作为科室名称,向服务人群提供健康信息采集与数据管理、中医健康状态辨识评估、健康咨询、中医调养等中医内科相关服务。三、主要服务对象“中医内科”科的服务对象主要有以下五类:一是中医体质偏颇人群:根据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健康体检人群中体质辨识结果符合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血瘀质或特禀质等偏颇体质者。二是亚健康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者,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
3、床诊断标准。亚健康状态涉及的范围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机体或精神、心理上的不适感或表现,如疲劳、虚弱、情绪改变,或易感冒、胃肠功能失调、睡眠质量下降等;二是与年龄不相符的组织结构或生理功能的表现,如记忆力减退、性生活质量下降等。三是病前状态人群:病前状态是指具备与具体疾病相关的风险因素,或出现理化指标异常,但未达到相关疾病的诊断标准,容易向疾病状态转归的一种疾病前持续状态。常见病前状态有高尿酸血症、糖调节异常、血脂异常、临界高血压、肥胖、颈肩腰腿痛、代谢综合征、更年期、经前综合征等。四是慢性疾病需实施健康管理的人群:指已达到相关疾病的诊断标准,处于疾病稳定期,愿意接受中医健康管理,通过生活方式
4、改变与自我保健,可以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疾病向愈的人群。五是其他关注健康的特殊人群:如育龄妇女(孕前调理)、男性(育前保健)、老年人(延年益寿)等。四、科室构架与管理模式“中医内科”科兼具管理与临床职能的一级科室,由院领导直接管理,设立专职的科室负责人,设置体检(提供中西医健康评估)、健康咨询指导、中医调养、随访管理及健康宣教等部门。中医内科科可协调各相关专科介入疾病病前管理。协助各专科选择合适的优势病种,推进疾病管理,并前移到病前状态管理。五、科室区域划分中医内科科设置健康状态信息采集与辨识评估区域、健康咨询与指导区域、健康干预区域、健康宣教区等辅助区域,各区域布局合理,工作流程便捷,保护服务
5、对象隐私。健康状态信息采集与辨识评估区域(如体检区或体质辨识区域)主要用于采集和录入服务对象的健康状态信息,分析健康状态信息并进行状态辨识及其风险评估。健康检查/体检区域可整合本单位的其他相关资源。健康信息采集与健康状态评估应涵盖中、西医学指标,从躯体到心理,体现局部与整体结合、主观与客观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功能与结构结合的特征,从而实现多维、综合、连续性、个性化的评估。健康咨询与指导区域(如健康调养咨询门诊)主要用于根据服务对象的健康状态辨识及其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健康干预方案,指导服务对象进行健康干预,接受服务对象的健康咨询,为服务对象量身打造一整套个性化的调养方案,包括膳食食疗、起居调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附院 中医 内科 建设 管理 方案 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