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苇甸-下苇甸-担礼路线工程地质报告.docx
《上苇甸-下苇甸-担礼路线工程地质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苇甸-下苇甸-担礼路线工程地质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20142015学年春季学期工程地质实习报告2015年5月23日上苇甸-下苇甸-担礼路线时间:2015年5月23日9:30至15:00天气:晴图1.1花岗闪长岩【观测点一】风化的花岗闪长岩岩体近处观察该岩体,我们可发现:新鲜岩体表面黑白相间,黑色的是角闪石成分,风化面呈黄褐色,在裂隙密集的地方花岗闪长岩风化严重,呈砂土状,裂隙不甚发育的地方尚存留较新鲜的岩块;此处的花岗闪长岩是全晶质等粒结构,块状构造,为深成产状,并且有球状风化现象。从敲下的岩石中可以明显看到角粒状的黑色角闪石,并能看到有解理。此外还能看到少量漂亮的绿帘石。 岩体该处的岩石为风化为疏松沙土状的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为一种显晶质
2、酸性深成岩,是花岗岩类岩石重要种属。斜长石占矿物总量的65-90%,一般为酸性和中性斜长石,常具明显的环带构造。石英含量比花岗岩少一些,一般在25%左右。深色矿物以角闪石较多,副矿物有楣石、磷灰石、磁铁矿、错石、褐帘石、独居石等。常见半自形粒状结构,似斑状结构。在半ft,我们看到的花岗闪长岩为多为粒状结构、块状结构,主要成分是石英、长石、角闪石和少量的云母。 岩墙及岩墙中的断层图1.2岩墙岩墙又称“岩脉”,在岩浆通过近乎垂直的裂隙,凝固成不规则切入围岩层面的岩石“墙”时形成。岩墙的宽度一般为几十厘米至数十米,长度可由数十米至数千米,个别大的可达几十公里以上。我们看到的岩墙为闪长为岩岩墙。岩墙表
3、面风化为褐红色。岩墙的上部和底部发育2个断层。上部断层面缓倾角倾向E,为正断层。岩墙岩石镜下鉴定特征:斑状结构,斑晶为斜长石(被风化),基质为斜长石(被风化),含少量10%)黑云母和绿泥石,黑色和黄色部分分别为钵和铁的氧化物。岩墙全风化,易剥开,附近存在许多剪裂隙Q米内多达五条以上),相互平行,由此可知岩石原来的受力方向。 球状风化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根据风化作用的因素和性质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图1.3风化作用物风化作用。影响风化的因素主要有:气候条件、岩石性质、地质
4、构造、人类活动。岩石露出地表接受风化时,由于棱角突出,易受风化(角部受三个方向的风化,棱边受两个方向的风化,而面上只受一个方向的风化),故棱角逐渐缩减,最终趋向球形。这样的风化过程称球状风化。ft体表面的花岗岩由于球状风化,棱角已经变得很不分明,边缘变得很圆滑。在岩石两两相交,裂缝密集的地方,风化相对较为严重。而在裂缝相对较少的地方,还存有孤立的较新鲜岩块。花岗闪长岩大部分被风化成疏松砂土状。【观测点二】青白口系下马岭组页岩 侵入接触带该处地层为震旦纪地层,图示为花岗闪长岩体和震旦亚代青白口系下马岭组页岩的接触带。花岗闪长岩的边缘侵入页岩岩体四周。在两种岩石的接触带上,岩石破碎和风化严重,岩石
5、有一定程度的变质。 页岩下马岭组页岩具有黑白相间薄层理,泥质结构,层状构造。主要成分为泥质,含碳质,少量硅质。含少量棱角状石英细碎屑。与花岗闪长岩相比较,页岩风化程度较弱,可以找到较多新鲜的页岩。 剪切裂隙剪切裂隙是由于剪切力作用而形成的。我们看到的剪切裂隙延伸较长,裂隙面比较平直光滑。此处裂隙由于自然地质作用和人工开挖使岩体应力释放和调整而形成,受重力、风化及岸坡的物理地质作用进一步张开或位移。图2.1侵入接触带图2.2页岩图2.3剪切裂隙【观测点三】下马岭组页岩中的逆断层附近页岩地层中,有一个具有牵引现象的逆断层。此处地层为20多亿年前的震旦纪地层。在此处,黑色页岩与灰白色页岩均发生逆断层
6、。左边的页岩相对上升,右边的页岩相对下降。 正断层:正断层是指上盘下降,下盘相对上升。断层面倾角一般在45以上。这种断层多为张力或重力作用形成。 逆断层:指上盘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这类断层主要由水平挤压而形成,按断面的倾角又分为:冲断层(断面倾角45);逆掩断层(断面倾角在2545间);辗掩断层(断面倾角25)。图3具有牵引现象的逆断层【观测点四】冲积物(506厂东)和坡积物(下苇甸村北) 冲积物五零六厂南东,该处岩体分为上下两层,上部为第四纪的冲积物,主要成分是泥和石头,且有砾石明显被磨圆的痕迹,很可能与泥石流有关,冲积物为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堆积物,它是组成冲积平原的堆积物。是在流动的
7、水体中以机械方式沉积的碎屑物,磨圆度较好,分选度较好,成分较多样,成层性清楚,工程性质较好。我们看到的古阶地冲积物,砾石有明显磨园,成分多样。其位置高出现永定河河床(路南)20米以上。 坡积物坡积物为雨水或雪水将高处的风化碎屑物质洗刷而向下搬运,或由本身的重力作用,堆积在平缓的斜坡或坡脚处而成的堆积物。其特点是砾石无磨圆、成分相对单一。坡积物松散,空洞较多,没经历饱水状态,强度低,在外荷载作用下变形大,含有泥质的坡积物易遇水软化,常构成不稳定边坡,工程性质差于冲积物。图4.1冲积物图4.2坡积物【观测点五】页岩中的紧密褶皱 褶皱图5.1页岩中的褶皱图5.2岩床图示为下马岭组页岩中发育的小褶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苇甸 下苇甸 路线 工程地质 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