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学生基础找准契合点提升学生思维——“认识厘米”一课为例.docx
《立足学生基础找准契合点提升学生思维——“认识厘米”一课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足学生基础找准契合点提升学生思维——“认识厘米”一课为例.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立足学生基础找准契合点提升学生思维一-“认识厘米”一课为例数学教学是以数学思维为核心的教学,这是由数学思维的本质特征决定的。为此,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找准知识的契合点,及时提升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眼界,促使他们个性化的发展,完善人格。下面我就结合执教的认识厘米这节课,谈一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抓住思维的提升点,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提升点一:认识1厘米小学生的思维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尤其是一年级的孩子,以形象、具体为主,所以我在教学认识厘米一课时,利用阿福做新衣的故事导入,激发矛盾冲突,凸显统一单位的必要性,然后通过问题“1厘米有得多长呢?
2、”这个深层次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各种活动让孩子的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通过直观与操作相结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建构1厘米的概念。采取的策略是:1.操作感知,提升思维本节课通过四次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概念模型。先引导学生观察直尺,在直尺上尝试找1厘米。这是给学生提供标准的1厘米的长度模型,也是准确建立厘米的第一印象,即初步感知1厘米。接着让学生在直尺上找不同的1厘米,然后通过和直尺上的1厘米比一比,找到1厘米的小棒模型看看有多长,这是将直尺上的1厘米具体化。借助小棒,以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具体操作,将1厘米长的小棒模型,在“比划一一验证一一调整”的过程中,牢牢地
3、记在脑子里。最后脱离小棒,再次比划1厘米。这个环节中首先让学生静下心来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通过学生想,引领学生从刚才的动作操作走到表象操作,在头脑中建立了1厘米的表象。学生脱离小棒,用手指比划1厘米,又一次通过动作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把自己对1厘米实际长度的感受,通过两根手指比划再表现出来,学生经历了从“物”到“形”的抽象过程,头脑中1厘米的长度表象就越来越清晰,从而初步建立1厘米的概念模型。2.及时追问,深化思维当学生找到不同的1厘米时,老师及时追问:“你怎么这么快找到了1厘米?”通过学生的汇报、教师的引导,使学生从个性中感受到共性的东西,那就是使学生明白“直尺上每相邻两个刻度之间就是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立足 学生 基础 找准 契合 提升 思维 认识 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