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戏曲.docx
《舌尖上的戏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舌尖上的戏曲.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舌尖上的戏曲京剧豆汁记中莫稽(俞振飞饰)用手指抹碗、吮手指。京剧贵妃醉酒中杨贵妃(梅兰芳饰)用嘴衔酒杯。京剧群英会中周瑜(叶盛兰饰)亮出杯底以示饮尽。京剧时迂偷鸡中时迂(石晓亮饰)“吃火”。【戏苑谈趣】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民以食为天,天者,大也。”饮食关乎民生,戏曲也离不开吃喝。饮食不仅是剧中的情节要素,还能展示技巧、塑造人物、寄托情感、投射思想。让我们走进戏曲的美食天地,感受“舌尖上的戏曲”。有杯无酒脑补宴席戏曲以写意传神见长,有着“出之贵实,用之贵虚”的审美理念,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舞台上不用实物,或只用部分实物,主要依靠演员虚拟化的表演,引导观众想象并不存在的景物。在有限的时空里,通过表
2、演,演员把观众带入无限丰富的想象中,达到虚实相生。正如相声大师侯宝林、郭启儒在戏剧杂谈中所说:甲:京戏里面也有吃喝场面,一表而过。说得挺阔气:(道白)“酒宴摆下!”其实什么也没有,每人一个木头酒杯,拿那个木头酒壶,一斟就满了。(斟三下)“请!”(用嘴学吹三枪,边吹边做喝酒亮杯)“干,告辞了!”饱了!乙:饱了?吃什么了?甲:什么也没吃就饱了。乙:那怎么不真吃呢?甲:真吃就没意思啦!你真来四个菜一个汤,来个黄花鱼,来个红烧海参,老生把胡子摘下来吃海参(做动作)。吃完嗓子也哑了,甭唱了。乙:那也唱不出来了。甲:再者说,人家观众买了票到剧场是来看艺术的,不是来看吃饭的。俗话说“无酒不成席”,既然“不是
3、来看吃饭的”,戏曲舞台上的宴席往往索性成为“酒宴”,只喝酒不吃菜,既无餐具也无菜肴。其实连酒都没有,桌上只有一个空酒壶、几个空酒杯。随着一声念白“酒宴摆下”,饮宴开始,演员“无实物表演”推杯换盏,宴席的丰盛程度全凭演员表演与观众“脑补”o如此处理宴席场面,是为了把时间留给演员做戏、发挥技艺。无论是皇宫内院、王府官邸、富贵人家的豪华盛筵,还是酒肆茶楼、客店闾里的平常小宴,“摆宴”在戏曲舞台上不胜枚举。京剧鸿门宴中项羽、刘邦在宴席上进行一场决定兴亡的暗战;京剧群英会借东风中周瑜各有一次宴席场面,前者威慑蒋干,后者计打黄盖;京剧战宛城中张绣家中设宴诱骗典韦赴宴,意图盗戟;昆曲连环计小宴中王允设家宴款
4、待吕布、引荐貂蝉,巧施连环计;昆曲义侠记戏叔中潘金莲设宴勾引武松戏曲舞台上表现生行饮酒,通常面对观众,右手端起酒杯置于面前,左手扬起水袖遮住口部,亮出杯底以示饮尽;净行饮酒,也通常面对观众,一手端杯,另一手撩起一缗长髯,眉飞眼转、鼻翅扇张,口角和脸上肌肉跳动着饮尽;旦行饮酒则往往不面对观众,多以水袖遮面,用单手或双手执杯,侧对或背对观众饮尽或洒掉。京剧贵妃醉酒中为表现杨贵妃的醉态和悲怨感情,杨贵妃特意面对观众饮酒,还不以手执杯,而用嘴衔酒杯,随喝随下腰,表现醉卧在地喝酒的“放浪形骸”。空碗无食假戏真做戏曲演员的妆容不适合真吃真喝,容易有损妆面,破坏美感;老生、净行戴着髯口,更不可把髯口撩起或摘
5、下来吃喝。因此戏曲舞台上的吃喝假的多、真的少,演员大多借助器物假吃假喝。京剧豆汁记中金玉奴借助一双筷子、一个空碗,为莫稽端来豆汁充饥解寒。莫稽急喝烫嘴,就顺着碗边小口吸、大口喝,把筷子、碗底、碗边都舔个遍,最后还用手指抹碗,再吮手指,让观众觉得他真的把一碗豆汁喝得干干净净。同台丑角甚至用“你真能表演,空碗烫舌头”的台词插科打浑。豫剧花打朝吃席中程七奶奶去罗府赴宴,桌上只有一个个空碗碟,演员通过筷子与空碗表现豪爽饮宴的场景。豫剧大师马金凤思考,七奶奶吃的是鲤鱼还是鲫鱼?是清蒸还是红烧?为什么要来回吸溜?于是她请厨师到家中,把河南人爱吃的几种鱼按不同做法都做一遍给她看看、尝尝,用真实的生活体验充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舌尖 戏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