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热病理、发病机制、流行病学、易引发药物、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鉴别诊断、治疗措施及要点总结.docx
《药物热病理、发病机制、流行病学、易引发药物、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鉴别诊断、治疗措施及要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物热病理、发病机制、流行病学、易引发药物、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鉴别诊断、治疗措施及要点总结.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药物热病理、发病机制、流行病学、易引发药物、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鉴别诊断、治疗措施及要点总结药物热药物热是由治疗药物引起的发热,并已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发热,关键特征是停药后热退。发病机制药物热发病机制与抗菌药物相关主要机制有四类:变态反应是最主要的机制,主要为In型变态反应介导。药物变态反应所致药物热可表现为单独的发热,或伴有皮疹和关节肿痛等症状,或发热后继发皮疹、皮肤剥脱和内脏损害等;用药过程相关反应包括由于药物在生产、配制及使用过程中污染而发生的热原反应;药理学作用指赫氏反应,涉及的抗菌药物主要是青霉素和头抱菌素类;特异质反应发生率低,与患者遗传因素、年龄、性别、身体状态等个体
2、因素相关。流行病学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10T5%,而药物热估计仅占其中的3-5%,常被误诊或未上报,药物热确切发生率尚不清楚。易引发药物热抗菌药物常见:青霉素类、头抱类;少见:利福平、亚胺培南、万古霉素;罕见:氨基糖甘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克林霉素。临床表现药物热可出现于药物治疗期间的任何时间点,随药物不同而不同,中位时间为710天,抗肿瘤药物最快的仅半天,抗生素平均为6天,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平均18.5天,而心血管药物可长达44.7天。热型可表现为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等,因使用退热药与物理降温而以消耗热更为常见,其兼有弛张热与间歇热的特点。药物热临床表现常较轻,可有相对缓脉,部分药物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药物 病理 发病 机制 流行病学 引发 临床表现 实验室 检查 诊断 标准 鉴别 治疗 措施 要点 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1wenmi.com/doc/803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