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目的和前提教案.docx
《读书目的和前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书目的和前提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读书:目的和前提?教案【素养目标】1.了解黑塞的生平及创作风格,探讨阅读经典作用,培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2 .理清思路,了解层进式的论证结构,掌握文章严谨的逻辑顺序.3 .了解随笔的相关知识,体会亲切自然的谈话风格,品味文中哲理性语句.4 .学习求学之道,阅读经典著作,感受经典的力量,培养爱读书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了解层进式的论证结构,体会读书的意义.【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点拨法.【教学过程】环节一:情景导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从小我们就知道的一句良言,至今,还是否在践行?十余载的求学生涯,每日与书本打交道的你,可曾思考过“读书”的真正意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黑塞的一篇文
2、化随笔一?读书:目的和前提?.环节二:知人论世1 .了解作者一黑塞赫尔曼黑塞(HeSSeHermannJ8771962),德国作家,诗人.原籍德国,1923年入瑞士籍,以后长期在瑞士隐居乡间.黑塞一生曾获多种文学荣誉,比较重要的有:冯泰纳奖、诺贝尔奖、歌德奖.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5岁.爱好音乐与绘画.代表作品:?彼得卡门青?荒原狼?东方之旅?玻璃球游戏?2 .了解时代背景黑塞迁居瑞士后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便爆发了.战争无疑是消灭人性的,这使得黑塞陷入了对人性的思考和探讨中,他试图从教育和修养方面来探索人性.他认为通过读书能提升修养,到达心灵和个性的自我完善
3、,因此他写下了一系列探讨人性的作品.本文就是其中篇鼓励人们读书的杰作.3 .了解“随笔随笔是散文的一种.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在写法上,它们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谨严,因此,富有“理趣”是它们的突出特色.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观景抒感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对同类事进行综合议论.随笔也不受字数的限制,短的几十字,长的几百字,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环节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一)预习检查:1 .明确字音狭隘(di)跋涉(bdsh
4、e)慰藉Iji.)戕害(qiGng)涉猎(she)卷帙(zhl)一摞(Iu6)纠葛(g旨)臻(zhen)2 .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大无畏:什么都不怕(指对于困难、艰险等).望洋兴叹:本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慨自己的渺小,现多指要做一件事情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别无他法:没有别的方法.孜孜不倦:是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大失所望:指原来的希望完全落空.了如指掌:形容对情况非常清楚,像指着自己的手掌给别人看.各得其所:表示各如其所愿,后表示各个都得到适当的安排.(二)初读课文【思考1】划分文章层次明确第一局部(1-2):读书的目的:获得真正的修养.第二局部(3-7):读书的前提:以个人的阅读兴趣为
5、前提,同时还必须要以个性或人格作为前提.第三局部(8):针对现实,提出读书建议.环节四:文本研究【思考1】研读第一局部1 .作者认为什么是“真正的修养?它的目的是什么?从文中找到相应的语句.明确“真正的修养即“精神和心灵完善.修养的目的是“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熟悉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2 .黑塞认为获得“真正的教养”的途径有哪些?“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什么?并概括其特点及作用.明确(1)作者认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比方参加社会实践等.(2)“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尤其是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和理想的巨大
6、财富.特点:这条路永无止境,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走到尽头.作用: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使我们感到满足和幸福;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我们集中央智;使我们的人生充实、高尚、有意义.3.应该怎样研读经典?明确研读经典不在于多读和多知道,而在于精读,深入地探究.即“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浸其中的杰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思考2】研读第二局部1 .作者倡导怎样的读书观?又有何原因?明确(1)作者倡导的读书观:爱和生命的阅读,敬重知识,心的教养,读书者以个性或人
7、格的追求为前提.(2)原因:现实状况不容乐观.生活中存在着许多诱惑,存在着轻视读书的现象.以个性或人格的追求为前提获得教养是解决现实状况的条有效途径.作者的这一见解表达了以人为本的思想.2 .作者是如何论证“读书的前提是读者个性或人格的追求这一观点的?明确作者通过先讲道理后摆事实,进行了深入论证.首先,分析“获得教养要研读世界文学”这一问题,指出要想建立与世界文学的生动联系,读者首先要熟悉自己,要根据自己的兴趣阅读.然后,又进一步指出读书不在于数量,由于“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确立了自己对读书前提的观点.最后,作者以自己的读书经历为例来证实这一观点.3 .作者少年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读书 目的 前提 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