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学设计(教案).docx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学设计(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学设计(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戎、诸”等4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生字。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 .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4 .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教学重点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教学难点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王戎生平及世说新语资料。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收获的果树图片,预设场景,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过渡到课文内容。导语:如果我们在郊游的时候,看到路边果树上的果实成熟了,大家会不会去摘呢?(生答不会)对的,因为那些
2、树可能是别人种的,不问而取就是“偷”了。但如果这些是野生的呢?(学生自由发表看法)其实在确定果子无毒的情况下,也可以试着摘一个,尝尝新鲜的味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与小朋友摘果子有关。5 .出示课题,教师介绍人物,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解读生字“戎”,介绍王戎。预设:“戎”字发音要准确,纠正学生的误读。用说文解字的方法解构“戎”字,引导学生分析其构造。“戎”由两部分构成,“戈”指的是古代的长柄兵器,“十”指的是兵士上战场时穿的盔甲,二者合起来就表示“争斗、战争”的意思。王戎(234305)字溶冲,琅牙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三国至西晋时期名士、官员,以精辟的品评与识鉴而闻名。他是“竹林七贤”
3、之一。“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魏时的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他们先有“七贤”之称,因为常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所以合称“竹林七贤”。(2)理解标题大意,引导学生预想文章内容。预设:教师可以采用扩词法,一一对应文题,引导学生理解课题的意思,重点解读“取”“道”二字的意思。再根据题目的意思,合理判断文章所写的内容,即王戎不摘路边的李子。文言文的标题或概括文章大意,或点明写作对象,或交代时间地点,对理解正文有很大帮助,不可小瞧。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介绍出处,补充文学常识。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的文言志人小说集,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文
4、人编写,又名世说。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雅量”指宽宏的气量。魏晋时代讲究名士风度,即不管内心活动如何,显现出来的都应是宽容、平和、若无其事。2 .教师引读,学生跟读,达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效果。3 .自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4 .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识记生字。会写的字:王如走有会认的字:(2)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重点字书写示范,指导生字书写。书写指导:戎半包围结构,字形外放,右边的斜钩舒展。诸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右部的撇延伸至左下。竞上下结构,上扁下大,“兄”不宜过长。唯左右结构,左小右大,“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王戎不取道旁李 部编版 四年级 上册 王戎不 取道 优秀 教学 设计 教案
![提示](https://www.1wenmi.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