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哲学与时代意蕴.docx
《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哲学与时代意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哲学与时代意蕴.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哲学与时代意蕴二十四节气又称二十四气,其作为中国传统的纪时体系,诞生于以阴阳合历为特征的原始历法。阴阳合历是基于阴阳哲学及其宇宙观所建构的历法体系,其中阴历的部分是指月球绕地运行的晦、朔、弦、望周期,而阳历部分便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所形成的二十四节气。事实上,二十四节气体系的形成不仅体现了先民对时间的认知,而且直接影响着中国上古的政治、宗教、哲学与科学,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鲜明的特点。二十四节气本由两部分组成,从冬至开始,每隔一气的大寒、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十二个叫气或中气,其余的小寒、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
2、、大雪十二个叫节或节气。“节”的本义是竹节,竹节将完整的竹子分成若干段,所以借用这一概念记录时间,时间的落段也可以称节。中华文明最早形成的知识体系是先民对空间和时间有意识地规划。对时间的规划而言,古人最早认识的时间标志便是二分二至,即春分、秋分、夏至和冬至。只是在西周晚期以前尚未形成四季的时代,二分日只叫作分,意为昼夜平分;而夏至白昼极长,故称日长至;冬至白昼极短,又称日短至。分至之名并没有与四季的名称联缀在一起。二十四节气的基础是分至四气,也叫分至四时。最早的四时概念并不是指春、夏、秋、冬四季,而仅限指二分二至四气。说文解字:“时,四时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古人认为,“时”是相对固定的时间
3、,而古人最早认识的二分二至,在使用平气的时代,其在回归年中的位置都是固定不变的,所以名之为四时。尚书尧典:“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这里所讲的四时就是分至四气。由于中国文化独有的时空关系表现为空间决定时间,所以时间的划分必须建立在空间的基础上才能完成,这意味着二分二至四气与东西南北四方具有着固定的对应关系。具体地说,正东方表现春分,正西方表现秋分,正南方表现夏至,正北方表现冬至。事实上,平分四方的结果决定了四气的长度必然相等,但四方并不是中国传统空间思想的全部,完整的空间体系是由四方观念发展形成的八方九宫,即在四方之间添加了四维。换句话说,古人不仅需要认识东、西、南、北四方,更
4、要认识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四维,只有这样,空间知识才算完整。显然,如果在八方的空间背景下规划时间,那么除与四正方向对应的分至四气之外,还要建立与四维对应的时间体系,于是便形成了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四节。古人习惯于将立春、立夏叫启,立秋、立冬叫闭,于是在分至四气的基础上又形成了分、至、启、闭八节。平分八方所形成的八节,其长度同样是相等的。然而无论取回归年的岁实为365还是366日,八节的长度都不可能是整数日。于是古人只能在360日的基础上平分八节,每节取45日,而365日比360日多出的5日则分别归于八节中的五节,从而使八节中有三节长45日,另有五节长46日。然而,考虑到平分八方所形成的八节
5、必须等长的事实,于是古人将46日中比45日多出的一日称作“废日”,从而至少在理论上维持了八节等分的形式。尔后人们更在八节的基础上将每节平均三分,形成了二十四节气。或又以五日为一候,形成七十二候。最初二十四节气每气的长度都是15日,这种等分二十四节气的做法就是平气。时至隋代,天文学家刘焯发现了太阳运动的不均匀现象,冬至前后太阳运动快,而夏至前后太阳运动慢,于是唐代天文学家在编算历法的时候,便将太阳运行的黄道等分为二十四份。由于太阳运动的速度不同,因而其走完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一定不同,致使每气的长度必有差异,短者一气只有14日多,长者则可达16日,这就是定气。至此,二十四节气纪时体系终于得到了完善
6、。传统认为,二十四节气体系形成于战国时代,但对早期天文学成就的研究表明,其形成时间或许更早。然而周代历法以冬至所在之月为岁首,但正月却归属孟春,矛盾难以调和。因此,二十四节气最终无论如何都应是在以建寅之月为岁首的所谓夏时的基础上调整成型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属天文标准,即二分二至。其实二十四节气只有二分二至可以观测得到,而其他节气都只能通过计算得出。第二类属季节标准,如启闭四立。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不易之道,故立春、立夏生长为启,立秋、立冬敛藏为闭。事实上,西周以前一年只有春、秋两季,所以四立的形成只能是在西周以后。第三类属物候标准,这是原始物候历的孑遗,其对七十二候
7、的描述则更为细腻具体。雨水谓严寒已过,降雨渐多。惊蛰谓气温上升,土地解冻,春雷始鸣,蛰伏过冬的动物惊起活动。清明谓物生新发,清净明洁。谷雨谓雨量增加,利于谷物生长。小满谓冬麦之气至此小满而未熟。芒种谓其时可种有芒之谷物。小暑、大暑谓暑气渐浓。处暑谓暑气退伏。白露谓阴气渐重,秋露浓白。寒露谓露气寒凝欲结。霜降谓陨霜。小雪、大雪谓降雪由小而盛。小寒、大寒谓寒气自微至隆。在汉武帝太初改历以前,惊蛰本名启蜚,位在雨水之前,谷雨也在清明之前,至太初历才调整过来,形成了今天人们耳熟能详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次序,其注于历法,指导民生,两千多年经久不衰。据天文考古学的研究,古人认识分至四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
8、九千年前,河南舞阳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了属于这一时期的候气律管(图一)。律管都是采用丹顶鹤的肢骨制成,测音的结果显示,所发现的律管已备八律,这意味着中国传统的十二律在当时已经形成。史载十二律制度的起源是由黄帝的乐官伶伦模仿雄凤和雌凰的鸣叫而得,其中雄鸣为六律阳声,雌鸣为六吕阴声。这些记载与贾湖遗址所见以飞禽肢骨制作律管的事实正相暗合。上古先贤观象授时的方法很多,其中“天效以景”是通过立表测影的方式决定时间,而“地效以响”便是律管候气。律管之所以能候气,道理即在于利用贯于地中的律管候测地气的萌动。其具体做法并不复杂,先将用以候测四气或八节的律管与相应的方位相互对应,并将律管贯埋地中,使律管的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二十四节气 文化 哲学 时代 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