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叶中国语境下的安徒生童话-Andersen'sFairyTalesintheContextofMid20th-CenturyChina.docx
《20世纪中叶中国语境下的安徒生童话-Andersen'sFairyTalesintheContextofMid20th-CenturyChina.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世纪中叶中国语境下的安徒生童话-Andersen'sFairyTalesintheContextofMid20th-CenturyChina.docx(1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20世纪中叶中国语境下的安徒生童话Andersen,sFairyTalesintheContextofMid20th-CenturyChina作者:钱中丽作者简介:钱中丽,华南师范大学外文学院副教授,暨南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美国文学研究原文出处:外国文学研究(武汉)2011年第1期第143-150页内容提要:安徒生是中国读者所熟知的作家,他的童话自1913年第一次被周作人介绍到中国后,一直受到中国读者的喜爱。在近百年的对安徒生童话的接受和阐释中,本文选择了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这一时期的接受和阐释进行探讨。在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的背景下,这一时期的安徒生童话区别于丹麦文化下的安
2、徒生童话,体现了形象学理论中的异国形象。在这一时期,对安徒生童话的解读特色主要体现在人物被划分为不同阶级,童心、幻想与诗意被遮蔽,基督教因素被剔除。中国语境中的安徒生童话是自我在言说他者的时候,却言说了自我。AndersenisawriterfamiliartotheChinesereaders.HisfairytaleshavebeenlikedbyChinesereaderseversincetheywerefirstintroducedbyZhouZuorenin1913.ThispaperattemptstostudytheChinesereceptionandinterpretati
3、onofndersen,sfairytalesintheperiodfrom1950sto1980sandarguesthatinthesocial,politicalandculturalbackgroundofthisperiodndersen,sfairytaleswerenolongerthefairytalesintheDanishculture;theywerethefairytalesintheChinesecontext,whichpresentaforeignimageinvisible.Inthisperiod,thecharactersofAndersen,sfairyt
4、aleswereclassifiedintotwooppositeclasses;childlikeinnocence,imagination,andpoeticflavourwerecovered;Christianelementswereomitted.Andersen,sfairytalesintheChinesecontextofthisperiodshowedthatwhentheselfwasinterpretingtheother,itwasinterpretingitselfaswell.期刊名称:外国文学研究复印期号:2011年06期关键词:安徒生童话/中国语境/异国形象An
5、dersensfairytalcs/ChinGSCCOntcXt/foreignimage丹麦作家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HanSChriStianAnderson,18051875)是世界各国人民所熟知的童话作家,一生创作了168篇童话作品。从1913年安徒生第一次被周作人先生介绍到中国后,安徒生童话就成为中国孩子重要的精神食粮,深深地融入到中国文化中。而在对安徒生和其童话作品研究、翻译和解读中,不可避免地注入了中国文化的特殊成分,时刻体现着中国人眼中的安徒生。这一现象就是形象学称之为的文学中的异国形象。所谓异国形象是被视为“在文学化,同时也是社会化的过程中所得到的关于异国看法的总和(巴柔12
6、0)它是社会集体想象物的一种特殊表现形态:对他者的描述(巴柔121)o作为被注视者文化的安徒生和安徒生童话,在被转换为注视者文化的时候,不可避免地要融入时代背景下的中国文化的因子。我看他者;但他者的形象也传递了我自己的某个形象。在个人(一个作家)、集体(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半集体(一种思想流派、一种舆论)的层面上,他者形象不可避免地同样要表现出对他者的否定,对我自身、对我自己所处空间的补充和外延。我想言说他者,但在言说他者时,我却否认了他,而言说了自我(巴柔124)。所以,本文拟运用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这一时期的安徒生童话的接受和阐释进行探讨。
7、之所以选择这一时期,是由于这个时期安徒生童话在中国被广泛传播和接受,对安徒生的阐释也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本文将通过安徒生童话这一时期的中国形象,研究其中包含的中国文化因素,以及这一时期对安徒生童话形象产生影响的深层次的政治、社会、历史、文化等原因。一、被划分为不同阶级的童话人物这一时期,在对安徒生童话最具这一时代特色的解读是将童话中的人物分成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人物形象。这个时代,安徒生的童话作品被简单地分为两大主题:一类是对上层统治阶级的丑恶本质揭露和批判,一类是对下层劳动人民的高尚品质的赞扬和对他们悲惨生活境遇的同情和关心。陈伯吹在其“向安徒生学习什么中这样评价:他是和劳动人民站在一起,爱一切
8、善良的人,同情并且怜悯阶级社会中被压迫的小人物。他怀有强烈的正义感,爱憎分明。憎恨那些人民的敌人、统治者和他们御用的帮凶者,无情地揭露他们的罪恶行为(69)。于是,皇帝的新装中的皇帝、”恶毒的王子中的王子、幸运的套鞋”中的大臣、豌豆上的公主中的公主等被归为统治阶级。而“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小女孩、老单身汉中的老单身汉、他是一个废物中的洗衣妇、幸运的贝儿”中的艺术家等则被归为劳动人民。叶君健在其1958年版安徒生童话选的译者序中这样写道:对于统治阶级的残暴,他一直表示极大的憎恨,对于他们的愚蠢则毫不留情地加以嘲笑。在另一方面,人民的智慧和高尚品质他总是毫无保留地称赞(91)o皇帝的新装和卖火柴的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 世纪 中叶 中国 语境 安徒生 童话 Andersen sFairyTalesintheContextofMid20th CenturyChina

链接地址:https://www.1wenmi.com/doc/818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