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实质.docx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实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实质.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将在外,君命有将受的实质“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是一句大家都熟悉的古训,出现在公元前258年“信陵君窃符救赵”过程中。侯生给信陵君分析用窃得的兵符去调动军队时可能出现意外时,就说了这句话。而比它更早的孙子兵法九变篇记载:“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可见,“将在外”是后人给孙子兵法的论述原文加上的。改成“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本义也就变成了只要将帅统兵在外,就可以不听从君主的命令。深通君主集权社会政治军事之道的孙子给出了这段论述的总原则正是本篇的首句,开宗明义一“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工就是说:一切军事作战的原则,是统兵作战的将军必须完全听命于自己本国的
2、君主。而后面五个“有所不”,是指特殊情况下的例外,万不得已时采取的非常之计,而“君命有所不受”则是最下策一万不得已时可以不听从君王错误的、不合实际的命令。而君主命令的对错,为将者则无权评判。作为将帅,唯一的权力就是不折不扣地执行君主命令。君主对军队的指挥权是君主极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又是君主极权的重要基础和绝对保障。兵凶战危,军事指挥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治乱安危,也关系到君主的生死存亡。那么,将帅无论是以“统兵在外”,还是以其它任何名义而不听从君主命令,都是对君主极权的挑战,其后果不言而喻。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七国之乱爆发,朝廷任命周亚夫为太尉,统帅汉朝军队平叛。汉景帝唯一的同胞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在外 有所 不受 实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