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4物态变化(测试)(原卷版).docx
《专题04物态变化(测试)(原卷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4物态变化(测试)(原卷版).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专题04物态变化(测试)(原卷版)(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B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4C;C.我们所用课桌的高度约为0.8mD.一节初中物理课的时间约为0.45h2 .用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计的感温泡可以碰到容器壁B.将感温泡浸入热水马上读出温度;C.读数时温度计可以离开被测热水D.读数时如图所示,测量数据偏大.锡的熔点和凝固点都是232C;B.锡在成段和价段都吸热,都是固液共存状态;C.锡熔化过程用了7min,不断
2、吸热;D.锡是不透明的金属,属于非晶体4 .小芳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正确的是()。A.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它们都是水蒸气;B.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C.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D.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5 .(双选)两套完全相同的如图甲所示的加热装置,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的相等体积的M固体和N固体,它们的加热时间-温度曲线如图乙所示,在35min内M物质从固体熔
3、化成了液体,N物质始终是固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种“水浴法”加热的优点是被加热物质受热比较均匀,缺点是加热温度一般不会超过100;8 .由图乙知,M是晶体,M的熔点为80C;C.由图乙知,M、N的熔化过程要吸收热量;D.由图乙知,M是晶体,N是非晶体9 .为确保2022年北京冬奥会顺利举行,需要进行人工造雪。造雪机在工作时,不断将水吸入,并持续从前方喷出“白雾”,在“白雾”下方沉积成一层“白雪”,如图所示。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发生的最主要物态变化是()eA.凝华B.凝固C.升华D.液化10 夏天煽扇子时,空气的温度没有降低,人却感到凉爽,这是因为()。A.煽来的风是凉的;11 煽
4、来的风加快了身上汗水的蒸发;C.煽来的风把周围的热空气赶跑了;D.煽来的空气温度低,使人的体温降低了8.如图,人游泳之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水中出来后,人体表面的水蒸发放热,所以人感觉冷;B.有风的时候比无风的时候更冷,这是因为空气流动加快了人体表面水的蒸发;C.人出水后比在水中要冷,这是因为泳池内水温高于人的体温,而空气温度低于人的水温;D.人从泳池出来后,空气中的水蒸气在人体表面液化,所以人感觉冷9,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在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低;B.用手沾些冷水去拿热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
5、汽化吸热;C.用冰袋能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要吸热;D.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10.生活中的现象:现象一,夏天,打开空调,单层玻璃窗会出现水雾;现象二,寒冷的冬天开车时车窗上也有水雾出现,以上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分别是()。A.这两种现象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B.现象一中液化后的水珠附着在玻璃窗的内壁上;C.现象二中液化后的水珠附着在车窗的外壁上;D.现象一中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现象二中物态变化过程中放热二、填空题(7小题,每空2分,共54分)IL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规律制成的,如图甲温度计的示数为0C;如图乙物体的长度是_cm;此停表读数为So12 .火山爆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 04 物态 变化 测试 原卷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