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中的传统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建筑中的传统文化.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中国古建筑中的传统文化建筑,是指供人们进行生产、生活或其他活动的房屋或场所,是一种能亲眼目睹、长期保存的文化形态,因此我们常称“建筑是石头的史书”。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最精彩、最直观的传承载体和表现形式。而中国传统文化对古建筑的影响深远,通过挖掘其文化内涵,有助于现代建筑借鉴古建筑精华,继承发扬,使中国传统建筑体系焕发新活力。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表现形式宫殿建筑宫殿建筑,又称为宫廷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中建筑技艺最高的建筑类型。古代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突出皇权的威严,满足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享受而建造的规模巨大、气势雄伟的建筑物。这些建筑大都金玉交辉、巍
2、峨壮观。宫殿自奴隶社会形成便出现,秦朝时“宫”成为皇帝和皇亲国戚居住地的特指。中国古代宫殿建筑采取严格的中轴对称的布局方式,古代宫殿建筑物自身也被分为两部分,即前朝后寝:前朝是帝王上朝治政、举行大典之处,后寝是皇帝与后妃们居住生活的所在。这种布局充分体现了古代社会皇权的至高无上和唯我独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宗教礼制建筑礼制建筑俗称坛庙建筑,是中国古代的祭祀建筑。特别注意的是中国古代的祭祀并不是宗教,而是起源于原始时代人们对于天地自然和人文祖先的敬畏和感恩。中国是农业国,是否风调雨顺,是否五谷丰登,天地自然就决定了国家的命运和人们生活的一切。圣贤祖宗等前辈先人创造了文化,生养教育了
3、子孙。所以人们对于天地神灵、自然万物、祖先前人充满着敬畏和感激之情,于是在一年之中特定的时节祭祀天地祖宗,自古就形成了这样的传统。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园林建筑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组成的综合艺术品,集自然美、建筑美、绘画美及诗意和曲韵于一身,在世界园林史上享有崇高地位,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最,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园林中建筑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满足人们生活享受和观赏风景的愿望。中国自然式园林,其建筑一方面要可行、可观、可居、可游,一方面起着点景、隔景的作用,使园林移步换景、渐入佳境,以小见大,又使园林显得自然、淡泊、恬静、含蓄。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化意蕴儒家
4、礼教等级制儒家的伦理规范对传统建筑的布局、造型和色彩等方面产生了直接影响。中国古典建筑通常采用中轴线布局,其中主要建筑位于中心位置,次要建筑分别位于两侧,左右对称。这种布局方式以一系列单体建筑有序地组成建筑群体,其中的每个单体建筑都以中心建筑为核心,具有严格的方向性、等级分明和层次清晰。这种设计思想是根据儒家思想中的“尊卑有序、上下有分,内外有别”原则而来。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此外,中国古代建筑在不同年代有不同的造型和色彩装饰,也存在着等级之分。颜色的点缀、彩画的运用、建筑材料的选用以及尺寸规模的大小都受到严格的限制,这些限制都是礼制中尊卑有序、贵贱有别的社会伦理观念的表现。这种礼
5、制思想左右着人们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选择,将儒家的礼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忠、孝、悌”等价值观体现得淋漓尽致。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道教是一种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的宗教,强调“天人合一”的状态,即人与自然完美和谐的状态。这种理念也是风水观念产生的思想根基。风水观念认为天、地、人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天时、地利、人和存在着密切的制约关系。在风水观念中,对建筑的选址、朝向、气候,甚至结构和建材都有着一定的追求,旨在帮助人与天地自然万物和谐相处。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道教主张崇尚自然,尊重自然的规律。这也是老子所强调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句话指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通过遵循自然的规律来实现和谐发展。因此,在道教中,人们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尊重大自然的力量。民俗文化民风民俗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从历史沿袭而巩固下来的,具有稳定的社会风俗和行为习俗,并且已同民族情绪和社会心理密切结合,成为人们自觉或不自觉的行为准则。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人民发挥聪明才智,使象征手法在建筑装饰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古建筑对屋顶、门窗、铺地等部件都十分考究,在不同部件上绘制不同寓意的图案,既美观又表达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图案和建筑融为一体,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