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国储能产业十大发展趋势.docx
《2023中国储能产业十大发展趋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中国储能产业十大发展趋势.docx(1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2023中国储能产业十大发展趋势时光荏苒,岁月如歌,转眼间2023年即将成为过去。回首这一年,我国储能产业在“冰”与“火”之间极度“拉扯”O一方面,自年初以来,一场场人气爆满的线下展会及各种论坛串联起了储能行业的“加速度”:工商业储能起势、资本纷纷跨界、政府频频招商、百万年薪抢人等现象,似乎都在向世人展示着储能的狂热。另一方面,今年下半年以来,整个储能行业一直被种种悲观情绪裹挟,诸如产业虚火、产能过剩、低价竞标、订单退货、安全事故等负面言论不绝于耳。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我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超过1733万千瓦/3580万千瓦时,1-6月,新投运装机规模约8
2、63万千瓦/1772万千瓦时,相当于此前历年累计装机规模总和。已投运项目数量同样体现出我国新型储能的快速增长。根据央视最新道,今年上半年,我国新型储能已投运项目数量达850个,是2022年同期的两倍多。不过,在市场规模突飞猛进的同时,亦有不少权威专家呼吁理性看待储能市场的火热。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吉臻在储能产学研融合发展论坛上谈到,储能不是万能的,风光配储肯定不是正确的路径。同时,他还强调“在电力系统大规模新能源的消纳过程中,新型储能基本上没发挥显著作用,相当于弄了几个矿泉水桶装长江水”。几乎就在同一时间,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也提到,氢储能会是今后的主流储能方式,因为储能的规模和周期都是压缩空气
3、和抽水蓄能无法相比的,电化学储能更不行。储能100人认为,储能作为一种新兴行业,在趋于成熟之前,产业的跌宕起伏在所难免。而且在经历过各种乱象与野蛮生长之后产业洗牌和趋于理性发展也是每个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工商业储能起势随着峰谷电价差的进一步拉大、电力市场化脚步的加快、再叠加政策和补贴以及用电刚需,工商业储能凭借峰谷套利的盈利模式,成为诸多企业高速发展的新契机,同时也为整个储能产业带来了新一轮的机遇和无限的想象。具体到项目层面,备案总规模也呈持续上升趋势。根据相关报道,今年7-10月,仅浙江省备案工商业储能项目就多达439个,总规模超787.1MW2O73.9MWh,涉及总投资金额达4
4、1亿元。而工商业储能的爆发与用电需求、政策刺激以及盈利的商业模式密不可分。首先从需求来分析。今年全国的用电量预计要达到9万亿Kwh,其中工商业的用能占比将超过80%o这导致23个省份有可能会出现电力的供应紧张。这对工商业储能而言,是一个巨大的供需市场。其次,从政策引导来看。今年以来,各省市区地区相继推出多项利好储能的政策和文件。其中,仅补贴政策就多达数十个。通过梳理,2023年1月-8月,全国22座城市发布了36条储能补贴政策,内容涉及容量补贴、放电补贴、投资补贴三大类型。此外,一个行业能否健康可持续发展,关键还要看是否有具有盈利的商业模型。每度电7毛的价差是业内普遍认定的工商业储能实现经济性
5、的门槛,当前全国已经有20多个省份的峰谷价差超过了7毛,甚至有些省份达到了L4元。未来峰谷电价差可能还会进一步扩大,工商业储能的经济性也会持续提升。不过,虽然工商业储能风口已至,但从政策的稳定性到性能和回报率,再到安全和运维,都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并且工商业储能市场正处于从0到1的阶段,格局尚未形成。开启人才抢夺战储能作为支撑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技术,是双碳领域里对人才需求量最大,最迫切的赛道。根据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和中国能源展望2030,预计到2030年储能专业人才需求将达到300多万。这让不少企业在过去一两年时间里开启了“抢人大战”。其中用高薪岗位争抢相关专业人
6、才是储能企业常用的“战术”。前段时间,一家体量中等的储能企业公开招聘储能总经理,给出的年薪待遇范围达到150万一180万。高管之外的其他储能类岗位的薪资也普遍较高。根据各大招聘网站公开数据及日常访问数据,储能类岗位薪资,尤其是逆变器和海外储能销售平均工资超过40万,生产和质量类岗位也水涨船高。储能类核心岗位年平均薪酬(万元)5045403530252015105 O与直接赤裸裸的高薪“诱惑”不同的是,很多甲方公司还用大平台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来吸引人才。行业猎头告诉储能100人,出现这种抢人的局面,主要在于储能行业成长太快,短时间内人才供给不上。而这背后折射出的是储能相关的“产学研”一直处于初级阶
7、段。2020年,西安交通大学发布本科招生计划,开设“储能科学与工程(试验班)”成为全国首个开设储能专业的高校。虽然后续两年内,全国各大院校纷纷设置了独立的储能专业,截止目前已有85所高校开设储能专业。但现实情况却是第一批储能专业的学生还尚未毕业。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双碳目标的进一步践行和储能市场的高速发展,储能领域在未来10-15年内都将处于上升阶段,相关专业人才短期内仍然会是各大企业争抢的“香悖悖”o尤其是高级人才严重匮乏,未来商业互挖、分分合合的故事还将继续在储能江湖上演。国企入局巨头垄断“十四五”期间,国内新能源项目大多数由五大六小等央企和地方国企等投资建设,储能项目大部分亦由他们配套招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中国 产业 发展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