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山路建设工程路线说明.docx
《壁山路建设工程路线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壁山路建设工程路线说明.docx(18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利用有利地形,受地形和地质条件限制地段尽量缩短困难地段长度和减少工程数量,达到利于实施和降低工程造价的口的。路线主要技术指标采用情况见卜.表:表2.1-1主要技术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标准值采用值1公路等级等级四级公路(I类四级公路(I类)2设计速度公里/小时15153路基宽度米6.56.54行车道宽米2X3.02X3.05土路肩宽度米2X0.252X0.256最大纵坡%12127平曲线极限最小半径米15208回头弯最小半径米10-9设计荷载公路-H公路-H10路基设计洪水频率1/251/2511抗震设防烈度度663路线平面、纵断面设计说明3.1 平面线形设计全线平面线形基本采用基本型和S型,
2、基本型按直线一缓和曲线一圆曲线一缓和曲线一直线线形进行组合。缓和曲线参数结合地形合理选取,尽量采用较长的缓和曲线。本项目按照四级公路(I类)标准,设计时速20kmh标准进行设计,全线平面共设交点25个,平均11.644个/km:平曲线最小半径20.00l处,平曲线长度1606.98m,占路线总长的74.848%,直线最大长度168.889m。3.2 纵断面线形设计本项目按照四级公路(I类)标准,设计时速20kmh标准进行设计,全线纵断面共设变坡点18个,平均8.384jkm;母大纵坡12.(三3处,最小凸形竖曲线半径300ml处,最小凹形竖曲线半径400m2处。受地形条件限制,为减少K0+35
3、5K0+505段边坡开挖高度,本项目K0+310K0+355段缓坡纵坡采用4缸该段前后45m没有居名点,也没有交叉口,故该段缓坡坡度采用4%对沿线居民危害性较1上阶段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本项目为一阶段施工图设计,故上阶段无相关意见。2路线布设及主要技术指标的采用情况2.1 路线布设原则该项目在布线时,依据沿线的地质、地形、水文,注重立体线形设计,除符合行驶力学要求外,还考虑了驾驶员和乘客的视觉和心理要求,使其在视觉上保持视线的连续性,在心理上具有安全感,以提高汽车行驶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经济性。在不过多增加投资的情况下,力求路线顺畅、直捷,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以提高公路的通行能力和运输效益。平面线
4、形设计:平面线形必须与地形、景观、环境等相协调,同时注意线形的连续与均衡性,避免小半径圆曲线与陡坡相重合的线形,并同纵断面、横断面相互配合。对些工程量增加不大的地段尽可能地采用了高标准,同时兼顾技术指标的均衡性。本次设计大部分为新建道路,局部路段为改建既Ier道路段,改建既有道路段设计沿既有老路走廊带进行改扩建,尽量避免大挖大填进行改扩建,改扩建内容为调整公路平面、纵断面、路面、路基、防护、排水及安全防护等。平面线形设计将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作为平面线形设计的三大要素。一般性路段纵面线形设计:纵面线形平顺、圆滑、视觉连续,并与地形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在纵面线形设计时,结合沿线地形、控制
5、点标高、与平面线形的组合等因素,考虑填挖平衡,并利用挖方就近作为填方,以减轻对自然地面横坡与环境的影响,同时避免过分迁就地形而起伏过大。纵断面线形平顺、圆滑,并与公路两旁地形地物相结合,利于利用老路路基,结合地形进行合理拉坡。平、纵面线形组合设计:线形组合设计时,各技术指标除分别满足平面、纵断面规定值外,还考虑横断面对线形组合与行驶安全和舒适的影响,避免平面、纵断面、横断面的最不利值的相互组合。确定平面、纵断面的各相对独立技术指标时,各技术指标除相对均衡、连续外,还考虑与之相邻路段的各技术指标的均衡、连续。线形组合设计除保持各要素间内部的相对均衡与变化节奏的协调外,还注意同公路外部沿线自然景观
6、的适应和地质条件等相配合。2.2 主要技术指标的采用情况路线平、纵面线形设计按照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并结合原有公路线形、沿线地形、地物、地质及水文条件灵活应用各项指标,在满足规范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老路,并合理突起路标(GB/T24725-2009)波形梁钢护栏(GB/T31439-2015)结构用冷弯空心型钢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GB/T6728-2017)施工及验收规范1)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22)2)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23827-2021)3)道路交通标线质量要求和检测方法(GB/T16311-2009)4)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
7、术规范(JTG/T3671-2021)4.4 交通标志4.4.1 设计原则以不熟悉本公路及其周围路网体系的司机为设计对象,结合周围路网体系合理地选择标志信息。交通标志的设置以确保交通畅通和行车安全为目的。根据道路线形、交通状况、沿线设施等情况,设置不同种类的交通标志,为道路使用者提供正确、及时的信息,通过交通标志的引导,使道路使用者顺利、快捷地抵达目的地,防止车辆错向行驶。在交通标志的布设上,防止出现信息不足或过载的现象,避免出现互相矛盾的标志内容。对于求要的信息应给予电复显示的机会。静态标志与动态标志相辅相成,互相配合,统一布局,形成整体,并充分考虑与现有道路标志的衔接。交通标志的设置应充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路 建设 工程 路线 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