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docx
《寒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寒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寒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3.寒食教学设计古诗解读本课的三首古诗,都与我国传统节日或传说故事有关,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和习俗,彰显了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一一“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寒食写的是我国古代的寒食节,作者是唐代诗人韩翔。“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J诗人以开阔的视野、典型的意象和高度凝练的语言,描绘了长安城寒食节的白天的春日美景。“春城”一词,使得这首诗开篇就呈现出一种美好的感觉。“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诗人不说“处处飞花”,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诗人不说“开花”,也不说“落花”,而说
2、“飞花,一个“飞”字,更富动态,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可谓这首诗的点睛之笔。“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明着是写花,而暗中却写风,意味无穷。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春城无处不飞花”一句,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吹遍全城,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一个“斜”字,也十分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柳枝在东风中飘动的婀娜姿态。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天,后两句则写夜晚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五侯”一般指东汉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外戚。这
3、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外戚权贵。这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地点蜡烛。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做出委婉的讽刺。唐代写寒食节的诗,还有孟云卿的寒食和张友正寒食日献郡守。对比这几首诗,我们都会发现,诗人不单单只是在写寒食节的习俗,习俗的背后其实都是另有所寄托。借助资料读懂这些习俗背后所寄托的情感,是教学所应该更进一步达到的要求。学习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2 .通过
4、品味诗句,想象画面与情景,了解我国传统节日寒食节的主要习俗。3 .通过借助资料和拓展比较阅读,进一步体会诗人写寒食节习俗背后所寄托的思想情感。教学过程一、课前预热:古诗里的传统节日我们中华民族有许多传统节日,我们学过的一些古诗,也写到了传统节日。下面考考大家!下面请大家看图片,猜古诗,说说古诗中所写的传统习俗。PPT依次呈现:王安石元日:燃爆竹、喝屠苏酒、贴桃符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登高、插茱萸林杰乞巧:望月、乞巧杜牧清明:诗中未明确写有什么习俗,你知道清明节有什么习俗呢?二、初读古诗:了解寒食节的习俗其实清明节之前,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你知道吗?1.呈读古诗寒食,了解诗人韩翔PPT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寒食 公开 一等奖 创新 教学 设计 _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