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 诗词五首 春望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
《第26课 诗词五首 春望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6课 诗词五首 春望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第26课诗词五首春望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诗词五首春望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预习,结合旁批,掌握诗歌内容。2 .通过反复朗诵诗歌,结合写作背景,揣摩关键句来体悟诗人忧国忧民的诗圣情怀。3 .拓展杜甫相关诗歌,理解作者的情感和品格,弘扬爱国之情。【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与诗人相遇在浩瀚的唐代诗歌史上,有两位诗人不得不提,一位是浪漫主义诗人一一李白,另外一位是现实主义诗人一一杜甫。【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到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
2、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资料链接】杜甫诗风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经历了安史之乱,他的诗多反映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的作品风格。一般认为,所谓“沉郁”,主要指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所谓“顿挫”,主要指诗歌表情达意抑扬跌宕,音调声情起伏迭变。沉郁与作品的主要意境有关,顿挫则与作品的表现技巧有关。杜甫诗作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各时期代表作有:【背景链接】此诗
3、为杜甫安史之乱时期在长安所作。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十二月,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六月,贼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避难,将家小安置在廓(f0)州(今陕西富县),只身前往灵武(今属宁夏)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遂困居长安。该诗作于至德二载(757)三月。【文体知识】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是同古体诗相对而言的一种诗体。近体诗对句数、字数、平仄和用韵都有比较严格的规定。一般有七言律诗、五言律诗,七言绝句、五言绝句。本诗是一首五言律诗。【听范读】播放音频听朗读,初读正音,把握节奏。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26课 诗词五首 春望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26 诗词 公开 一等奖 创新 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