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开挖后常见问题处理方法.docx
《基坑开挖后常见问题处理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坑开挖后常见问题处理方法.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一、工程概况(一)、工程概况工程总用地面积5534平米,拟建两栋118.15m高商业、办公和公寓一体的综合塔楼,总建筑面积约6.2万平米。工程拟建三层地下室,基坑开挖深度14.4m,基坑开挖面积约6284平米(含西侧四号路局部区域)。根据深度、周边环境等因素确定基坑安全等级一级。本工程支护桩采用钻孔咬合桩,咬合桩分为素桩和荤桩,素桩231根,荤桩229根,共计460根;共分为9个剖面,1-1剖面长度为53.3m,2-2剖面长度为29.1m,3-3剖面长度为2L15m,4-4剖面长度为26.35m,5-5剖面长度为27.8r6-6剖面长度为27.1m,7-7剖面长度为27.0m8-8剖面长度为3
2、4.3m,9-9剖面长度124.3m(位于四号路),基坑周长370m;根据地质勘查报告中显示22至6-6剖面存在砂层,场地地下水位较高;支护构造采用咬合形式使基坑四周形成止水帷幕,从而有效的防止地下水进入基坑内;支撑体系采用混凝土支撑结合钢立柱构造,与支护桩结合,有效的阻挡基坑外土体的侧向压力,确保基坑的安全。(二)、设计概况本基坑深度约14.4m,根据工程场地地质条件和基坑开挖对周边建筑的敏感性,确定本基坑支护形式采用咬合桩+两道内支撑的支护构造,明挖法顺筑施Io基坑围护构造兼地下室挡土墙采用直径100Omm咬合桩,设计布置两道钢筋碎支撑。北侧下沉广场周边基坑围护桩设计考虑永久悬臂挡土作用,
3、支护桩为永久构造,在满足基坑施工各工况和使用期的最大荷载作用条件下,通过钢筋直径增加2.0mm作为围护桩配筋长期腐蚀设防措施。二、基坑支护土方开挖后常见的问题1、混凝土低于设计桩顶标高:土方开挖后支护桩混凝土浇筑不到位现象,支护桩混凝土面低于设计桩顶标高。2、基坑渗水:土方开挖后基坑边出现渗水现象,根据地质报告及现场支护桩施工情况,本工程地质存在砂层,基坑渗水可能会造成水土流失,影响周边建筑及管线。3、流沙:产生流砂,流砂可以发生在坑底,也可能出现在支护桩的桩体之间。出现流砂后,基坑周围土随水流失而造成灾害。4、桩位偏移、开叉:土方开挖后支护桩可能出现开叉、偏移现象。5、断桩:支护桩可能出现中
4、间夹含泥土,分为上下两节,即断桩现象。6、缩颈:支护桩可能出现小于设计桩径现象,即支护桩缩颈。7、混凝土扩大:支护桩出现混凝土局部大于设计桩径,支护桩混凝土出现扩大情况。8、基坑变形沉降监测超过预警值。9、支护构造失稳:土方开挖后支护构造整体失稳常见的有两种情况,一是支护构造顶部发生较大位移,严重的向基坑内滑动或倾覆;二是支护桩底发生较大的位移,桩身后仰,支护构造倒塌。10、支护构造断裂破坏。11、基坑周围产生过大的地面沉降,影响周围建筑物、地下管线、道路的使用和安全,严重的造成破坏。12、基坑底部隆起变形。其后果一是破坏了坑底土体的稳定性,使坑底土体的承载力降低;二是造成基坑周围地面沉降;三
5、是当基坑内设有内支撑时,坑底隆起造成支撑体系中立柱的上抬,使支撑体系破坏。三、基坑支护土方开挖后事故原因分析1、支护桩灌注高度不够:土方开挖后支护桩桩顶标上下于设计桩顶标高面,支护桩未浇筑至桩顶标高由以下原因造成;(1)支护桩混凝土浇筑时由于工人疏忽,未及时测量混凝土浇筑面,导致混凝土未浇筑至桩顶标高。(2)混凝土浇筑至桩顶标高后,在拔管后混凝土出现下沉现象后未进展测量,未加灌混凝土。(3)在施工旁边的支护桩时,套管未超前施工,混凝土流至旁边的桩,混凝土流失,导致桩顶标上下降。2、支护桩开叉、漏洞:在支护桩施工过程中,支护桩定点放线时存在桩位偏差,且支护桩施工过程中的垂直度偏差过大,或相邻出现
6、相反方向的倾斜,造成桩体之间出现开叉、漏洞;开挖后出现渗水现象,造成支护桩开叉、漏洞的原因可能是地质原因,在钻孔取土过程中,桩位土质可能一边处于软层,一边处于硬层;钻机施工时产生的冲击力较大,套管出现倾斜现象,倾斜后没有及时的进展校正或重新成孔。3、支护桩断桩:断桩是指钻孔灌注桩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泥浆或砂砾进入混凝土,把灌注的混凝土隔开并形成上下两段,造成混凝土变质或截面受损,从而使桩不能满足受力要求,断桩是严重的质量事故,断桩可能会导致土方开挖后出现渗水现象。对于诱发断桩的因素,必须在施工初期就彻底去除其隐患,同时又必须准备相应的对策,预防事故的发生或一旦发生事故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断桩产生
7、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或由于石料粒径过大、导管直径较小,在灌注过程中堵塞导管,且在混凝土初凝前无法疏通好,不得不提起导管,形成断桩。(2)由于运输或等待时间过长等原因使混凝土发生离析,又没有进展二次搅拌,灌注时大量骨料卡在导管内,不得不提出导管进展清理,引起断桩。(3)由于水泥结块或者在冬季施工时因集料含水量较大而冻结成块,搅拌时没有将结块翻开,结块卡在导管内,而在混凝土初凝前不能疏通好,造成断桩。(4)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发生塌孔,无法清理,或使用吸泥机清理不彻底,使灌注中断造成断桩。(5)由于检测和计算错误,导管长度不够使底口与孔底距离过大,首批灌注的混凝土不能埋住
8、导管底部,从而形成断桩。(6)在提拔导管时,盲目提拔,将导管提拔过量,使导管底口拔出混凝土面,或使导管口处于泥浆层,形成断桩。(7)在提拔导管时,钢筋笼卡住导管,在混凝土初凝前无法提起,造成混凝土灌注中断,形成断桩。(8)导管接口渗漏,使泥浆进入导管,在混凝土内形成夹层,造成断桩。(9)导管埋置深度过深,无法提起导管或将导管拔断,造成断桩。(10)由于其他意外原因如机械故障、停电、材料供应缺乏等)造成混凝土不能连续灌注,中断时间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致使导管无法提起,形成断桩。由此可见,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灌注前应从各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尽可能防止意外情况发生。4、开挖后支护桩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坑 开挖 常见问题 处理 方法
![提示](https://www.1wenmi.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