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婴戏图中女性头饰研究.docx
《宋代婴戏图中女性头饰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代婴戏图中女性头饰研究.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宋代婴戏图中女性头饰研究一、婴戏图婴戏题材绘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重要题材之一,既是对中国历史、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的一种呈现,也是我们通过美术作品对当时社会风俗面貌、文化内涵、儿童生活与教育进行探究的一种方式和途径。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时代文化价值,在中外美术研究界以及当今国际艺术市场界都占据了一席之地。婴戏图不仅表现儿童嬉戏的场景,还包含着儿童生活学习、放牧、闹学,以及货郎、亲友、邻居等各色人物与不同岁时节令等众多的场景,同时随着朝代的更迭变化,婴戏图中出现具有积极寓意的植物配景,以及各异庭院格局、节日风俗的喻意性物象戮体等。以此,通过丰富完整的婴戏图图像,表达人们国泰民安、文脉延承等
2、愿望的期待和对子孙繁衍、家运兴隆的渴望,体现出从古至今,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二、婴戏图中的女性形象中国古代绘画中不乏对女性形象的描绘,这些绘画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由于绘画目的性不同而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与价值,展现了不同的时代特征、女性美的变化。如游春图、升仙图、仕女图、风俗画中描绘的贤妇、贵妇、神话传说中仙女等女性形象,一部分是对于现实中女子的描绘,另一部分则是作者根据自己心中“理想美”来塑造女性形象。她们一方面承载着伦理道德的规范性,一方面也反映了男性审美趣味的变化。在婴戏图中,画面上除了绘有婴孩之外,也出现不少女性形象:一是在宫廷或这是贵族阶层照看孩童的女性形象,二是平民阶层既要照
3、顾孩童又要从事田间劳作的女性形象。她们的特征、地位、承载的教义也随着时代变迁发生着演变。宋代婴戏图中的女性既有宫廷贵族阶层,也有平民阶层,她们的出现让画面变得更加温馨,更加具有生活性。三、宋代婴戏图中的女性图像研究(一)李嵩与观灯图李嵩(生卒年未详),宋钱塘(今杭州)人。出身贫苦,木工出身少时曾以木工为业。喜欢绘画,颇远绳典。被宫廷画家李从训收为养子,并授之画技,最后成为一位有名的画家,被尊称为“三朝老画师”,其擅画道释、人物、花鸟、山水以及界画。其作品观灯图(如图1所示,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描绘的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家人聚在一起玩耍的情景。画面中面积极大的花园庭院,有苍松翠竹、小草、悬空的花
4、灯:嶙峋的怪石上站立着一对五彩雉鸡。画面中间是身着淡绿、葱白、杏黄.、靛蓝等色的衣服,围绕坐在一起弹奏乐器的女子,有的弹奏着琵琶、有的在吹箫,姿势优雅。在画面最前方的女子,用绳子牵引着一个大象玩具,后面的两个儿童被玩具吸引,正目不转睛的盯着紧跟其后。画面右侧的儿童有的铺在母亲的怀里,有的提着兔儿灯,有的提着瓜形灯,面面相觑似乎在比谁的花灯好看。整个画面不论是在构图上还是在配色上,都非常和谐,暖暖的色调搭配给人一种舒适温馨之感:人物情态自然、表情丰富,描绘的栩栩如生。(二)女性发式宋代女性发式多继承晚唐五代遗风,以高髻为美。高髻主要包括朝天髻、螺髻、同心髻、包髻、云髻、堕马髻等。贵族多梳高髻配以
5、假发并有许多价格不菲的装饰,普通平明则梳简单方便的包髻,方便劳作。宋代城市经济发达,城市中的女性大多爱梳冠梳即高冠长梳的样式。在李嵩的观灯图中主要发式为包髻、双垂髻、同心髻:(1)包髻,是极具宋代特色的一种发式,其具体做法是在梳好发式并定型后,用绢、帛一类的布巾包裹起来,包裹之物可以做成各式花形,或做成浮云的样子,装饰在发髻上,并配以鲜花、珠宝等饰品。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其媒人有数等,上等戴盖头,着紫背子,说官亲宫院恩泽。中等戴冠子,黄包髻,背子,或只系裙,手把清凉伞儿,皆两人同行。”其中说的媒婆便是包髻的发式。(2)双垂髻(如图2所示),是中国古代女性的发式之一,又称为“双髻”。其具体做法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宋代 婴戏图中 女性 头饰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