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素养教师创造教学艺术的基础.docx
《审美素养教师创造教学艺术的基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美素养教师创造教学艺术的基础.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审美素养教师创造教学艺术的基础教师的审美素养一般由审美观和审美能力两个方面构成,其中审美能力又具体包括审美感受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等基本要素。正确的审美观能帮助人们发现并深刻地感受美,并按照美的规律改造自身和客观世界。具有较高的审美素养的人不但可以敏锐地感受到美的外在形式,而且能够领悟其深含的意蕴。审美能力可以使教师的情感得到提升,创造性得到激发。如蔡元培所言,若能在“知识以外兼养感性,就是治科学以外,兼治美术。有了美术的兴趣,不但觉得人生很有意义,很有价值就是治科学的时候,也一定添了勇敢活泼的精神”。在这个意义上,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指出“美的尺度对于教育工作的成功也是需要的。”教学
2、领域理应成为充分展示美的重要场所,教师应当努力按照美的规律来开展教学活动。教师的审美素养与教学艺术的创造具有密切的关系,它是教师创造教学艺术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教学艺术的创造和教学艺术水平的提高都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审美素养。1 .教师的审美观与教学艺术的创造教学艺术的创造是教师根据一定的审美观,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一种培养人的自觉和自由的活动。教师的审美观在教学领域内具体体现为教学审美观,它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关于教学美的理性认识,是对教学审美现象的基本观点与看法,其主要内容是教学审美趣味、教学审美理想和教学审美标准。教学审美趣味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各种具有审美性质的事物和现象所表现出来的主
3、观偏好和兴趣。它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教师审美能力的发展水平,反映了教师的审美修养和审美经验所达到的程度。教师的审美趣味是通过教师个人主观爱好表现出来的,由此决定着教师在多种多样美的形态中选择的自由。教学审美趣味虽然是属于教师个人的主观偏好,但却受到他的精神境界的制约。于是,从性质上看,教学审美趣味就有高尚与低级、积极与消极、进步与落后、健康与庸俗之分。每一个教师都应当自觉地加强审美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高尚、积极、进步、健康的审美情趣,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教学审美理想指的是教师对美的教学境界的一种观念和蓝图,它体现了人对教学的审美要求和审美愿望。教学审美理想是教学审美趣味、愿望和要求的
4、体现,但它又不同手一般的教学审美趣味、愿望和要求,它处于教学审美观的最高层次,是教学审美趣味、愿望和要求的升华。因此,教学审美理想具有更多的理性成分,它是教师在创造教学艺术的活动中出现的一种指向未来的创造性想象。一方面,它体现着人们关于教学艺术的理解、认识、愿望和要求另一方面,它又表现为丰富而生动的个别形象,因而可以是人人不同的。无数优秀教师独具特色的教学艺术风格正是由此而形成起来的。教学审美理想体现了主体的内在固有尺度的要求,因而一经产生就必定反过来促进教学艺术的创造。具体来说,教学审美理想体现着人们进行教学艺术创造的目标,激励着人们追求和创造教学艺术的热情,吸引着人们为创造更加美好的教学而
5、努力。教学审美标准是衡量和评价教学现象的美丑及其审美价值高低的尺度。虽然人们的教学审美活动不可避免地带有个人兴趣和爱好的主观倾向性,但它并不是全凭个人主观好恶进行的,而是以对教学具有普遍有效性的一定尺度为依据。教学审美标准是客观存在的,作为教学审美过程中的理想因素,它是教学审美主体对教学审美客体的能动反映,是由教学审美经验上升到教学审美理想的结果。它为人们的教学审美实践所规定,又不断受到人们的教学审美实践的检验和修正。一般来说,每个教师都具有自己的教学审美观,只是有的自觉,有的盲目;有的正确,有的错误;有的高尚,有的庸俗。有的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只看到教学活动的教育价值,而忽视其审美意义。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审美 素养 教师 创造 教学 艺术 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