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修管理规定.docx
《抢修管理规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抢修管理规定.docx(18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XX有限公司抢修管理规定1总则1.1 为使XX有限公司燃气设施抢修符合安全生产、保障公共安全和保护环境的要求,制定本规定。1.2 本规定适用于XX有限公司厂站、管网、用户燃气设施的抢修。本规程不适用于汽车加气站的抢险、抢修。1.1 3城镇燃气设施的抢修除应执行本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地方标准的规定。2术语2.1 抢修燃气设施发生危及安全的泄漏以及引起的停气、中毒、火灾、爆炸等事故时,采取紧急措施的作业。2.2 降压燃气设施进行抢修时,为了操作安全和维持部分供气,将燃气压力调节至低于正常工作压力的作业。2.3 动火在燃气设施或其他禁火区内进行焊接、切割等产生明火的作业。1.2 4作业
2、区燃气设施在抢修作业时,为保证操作人员正常作业所确定的区域。1.5 警戒区燃气设施发生事故后,已经或有可能受到影响进行隔离控制的区域。1.6 放散利用放散设备排空燃气设施内的空气、燃气或混合气体的过程。1.7 防护用具用以保障作业人员安全和隔离燃气的用具,一般有工作服、工作鞋、手套、安全帽、耳塞、隔离式呼吸设备等。1.8 监护在燃气设施抢修作业时,对作业人员进行的监视、保护;或对其他工程施工等可能引起危及燃气设施安全而采取的监督、保护。1.9 带压开孔利用专用机具在有压力的管道上加工出空洞,操作过程中无燃气外泄的作业。2. 10封堵从开孔处将堵头送入并密封管道,从而阻止管道内介质流动的作业。3
3、基本规定2.1 各运营单位应按XX有限公司要求制定事故抢修制度和事故上报程序。2.2 各运营单位应设置向社会公布和全国呼叫中心备案的24小时报修、抢险电话及抢修队伍,抢修人员24小时值班。2.3 各运营单位应根据供应规模设立抢修机构和配备必要的抢修车辆、抢修设备、抢修器材、通讯设备、防护用具、消防器材、检测仪器等装备,并应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状态。2.4 抢修车辆的配备应按中压B类及以上管线规模配备:(1) 1000公里以下抢修车辆配备不少于1辆;(2) 1000-2000公里抢修车辆配备不少于2辆;(3) 2000公里以上抢修车辆配备不少于5辆。2.5 抢修工机具的配置要求参照附录Ao3. 6抢
4、修物资应设有专用场地存放,抢险物资还应设立档案信息和设备维修、保养及检定管理制度。抢险物资应保证在保质期内。3. 7抢险队伍应配置具有钢制管道、聚乙烯管道从业资格证书的专业焊工,且不少于1名。3. 8各运营单位所编制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内容和要素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以及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应编制现场处置方案。应急预案应向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控股公司备案。应急预案的演练每年不得少于1次,并对结果进行评价。3.9当抢修人员进入调压室、压缩机房、计量室、瓶组气化间、阀室、阀门井和检
5、查井等场所前,应穿戴防护用具,先检查所进场所是否有燃气泄漏。在进入地下调压室、阀门井、检查井内作业前,还应检查其他有害气体及氧气的浓度,确认安全后方可进入,所用的检测仪器应为带浓度显示的检测仪器。作业过程中应有专人监护持续检测,如不符合要求,立即停止作业撤离人员。作业过程中应多人轮换操作。3. 10进入地下场所作业应系好安全带和安全绳。3.11带气抢修作业过程中,应采取防爆和防中毒措施,不得产生火花。3. 12当抢修需要切断电源时,应在安全的地方进行操作。3.13接到抢修报警后应迅速出动,并应根据事故情况联系有关部门协作抢修。抢修作业应统一指挥,服从命令,并应采取安全措施。3.14当发生中毒、
6、火灾、爆炸事故,危及燃气设施和周围人身财产安全时,应协助公安、消防及其他部门进行抢救、保护现场和疏散人员。3.15当燃气场站或管线发生较大事故处理完成后,应对燃气场站或管线及存在类似风险的燃气设施进行全面安全评价。评价内容和方法应符合燃气系统运行安全评价标准GB/T50811的有关规定3.16在抢修作业中,应利用监控及数据采集系统,实现故障判断、作业指挥及事故统计分析的智能化。4抢修现场4.1 抢修人员到达现场后,应根据燃气泄漏程度和气象条件等,确定警戒区、设立警示标志。在警戒区内应管制交通,严禁烟火,无关人员不得留在现场,并应随时监测周围环境的燃气浓度。4.2 抢修人员应佩戴职责标志,现场总
7、指挥佩戴红色安全帽,其他抢修人员佩戴黄色安全帽。进入作业区域前应穿戴防静电服、鞋及防护用具,并严禁在作业区域内穿脱和摘戴。作业现场应有专人监护,严禁单独操作。4.3 当燃气设施发生火灾时,应采取切断气源或降低压力等方法控制火势,并应防止产生负压。4.4 当燃气泄漏发生爆炸后,应迅速控制气源和火种,防止发生次生灾害。4.5 管道和设备修复后,应对周边夹层、窖井、烟道、地下管线和建(构)筑物等场所的残余燃气进行全面检查。4.6 当事故隐患未查清或隐患未消除时,抢修人员不得撤离现场,并应采取安全措施,直至隐患消除。4.7 当作业区域内氧气含量不足19.5%或有一氧化碳气体时,现场作业人员必须佩戴供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抢修 管理 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