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师说》课堂实录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师说》课堂实录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2师说课堂实录统编版必修上册师说课堂实录一、课堂实录【环节1】读懂题目,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很高兴有机会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今天,我们共同赏读传统文言名篇师说。(板书课题:师说)谁能说一说,这个题目应该如何理解生:这个题目中包含了几方面的信息。首先可以理解为“老师在说”,因为作者韩愈就是李蟠的老师,韩愈写作这篇文章,就是要告诚李蟠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其次也可以理解为“说老师”,因为韩愈在这篇文章中,反复强调的,就是老师的重要性:另外,这篇文章还包含了从师学习应有的态度、从师学习的方法、从师学习的意义等复杂的内容。非常精彩。由你的回答,我发现你是一个很会学习的同学,你很善于从文章中提炼要点。现在,你能不
2、能将刚才的发言再提炼一下,用最概括的话语,说出你对“师说”这个愿目的理解注意,不是对课文的理解。生:说求师的态度、方法。师你的意思是说,“师说这两个字,正确的顺序其实应该是“说师”,是吗你认为,题目中的“师”,不是指“老师”,而是指“求师的态度和方法”。我的理解正确吗(学生点头表示认同。)师:这位同学告诉我们,“师说”这个题目,不是常规意义的“老师说”,而是说一说老师,说一说从师学习的意义,说一说从师学习的方法等。换言之,题目中的“师”就是一个拥有多种意义的词汇。”说”呢如何理解题目中的“说”生:“说”不能简单理解为谈一谈、说一说,“说”是一种古代的文体,类似于现代的杂文。师:很好。“说”这种
3、文体的课文,我们学过哪些生:捕蛇者说Q生:爱莲说。生:马说。师:这几个题目应该如何理解生:现代文的题目来表示,应该是“论捕蛇生者”“论爱莲”“论马二【环节2】把握线索,理顺文本逻辑关联师:明白了题目的意义后,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韩愈写作本篇文章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请用课文中的原话来回答,可以讨论。(学生速读课文,1分钟后,相邻同学间开始讨论交流。教师指名回答。)生:针硬当时的社会,因为当时的人们都耻于从师学习。师:嗯,你认为这是最直接的原因。那么,你觉得韩愈写作本文的最根本原因又是什么呢生:最根本的老师,我再想会儿吧!匝最直接的原因,最根本的原因,大家注意,这是两个不一样的问题。一个浅,一个深。
4、生:这篇文章,是韩愈送给他的学生李蟠的,这就是直接原因。师:用课文中的话,如何说生:“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师:刚才,你是用朗诵的语调给大家读了这段话。我们换一种角度,现在,你就是唐朝的韩愈老先生,我是某电视台的记者,我来采访你,还是这段话,你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语调来表达师:(扮电视台记者,手持话简采访)请问韩老先生,您为什么要写这篇师说送给李蟠啊生:(仍用朗诵的语调)“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二师:韩愈会用这样的语气语调说吗你是韩愈老先生啊,不是中学生。想想,韩愈的身份、年龄、语气、语调琢磨琢磨!(学生继续模拟老人的
5、语气语调,用口语叙述的方式陈述该段落。)师:这就对了,这是生活语言。我们表达意义时,要注意依照不同的用途来处理语气语调。师:还是这段话,如果用现代汉语来说,又该怎么表述请依旧注意语气语调。换个同学来表述。生:(模拟老人的语气语调)老李家的那个小子啊,可是个好小伙子呢!年纪轻轻的,十七岁,很喜欢文言文,四书、五经啥的,都学了个遍。更难得的是,不赶时髦,拜我做老师,跟在我后面踏踏实实地读书学习。我喜欢这孩子能按古人的规矩办事,就写了这篇文章送给他(学生的模仿赢得了热烈的掌声。)师:回到课文的最后一段,现在,如果我们把韩愈写作师说的直接原因分解成两个点,那么,这两个点分别是什么请用课文原话回答。生:
6、“不拘于时,行古道”师:这里的“古道”是什么在文章中具体指师哪些内容生:我觉得这里的古道,应该是指古人从师学习的风尚。师:你能不能在课文中找到对应的句子生:“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这是一处,说的是古人善于从师而问还有吗生:“圣人无常师”,也是说的“古道。师圣人无常师”,把这个意思往下进一步拓展,还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无常师、那就有什么生:有很多的老师。师:其他同学有没有可以补充的生:我认为还有课文第一句的“古之学者必有师二另外,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圣人无常师”后面的几个句子,也可以归纳进来。“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J师:是的,“古道”在课文中
7、的内涵还是很丰富的。只是,“从师而学”“从师而问”“以能者为师”等等,都不过是常识。韩愈为什么会对能够“行古道”的李蟠格外赏识生:在韩愈生活的时代,这样的常识已经被世人丢弃了。能够“行古道”的人,已经极其稀少,是时代的另类了。所以韩愈才说李蟠“不拘于时”。师说得真好!李蟠“不拘于时”,所以得到了韩愈的赏识;世人“拘于时,韩愈自然就要对其进行批判。这样的批判,才是他写作本文的根本原因。下面,我们研究一下韩愈是如何批判时俗的。哪位同学能概括一下,课文中的“时俗”具体指什么都有哪些表现形式环节3细节研读,从字句中发现意义生“时俗”最典型的病症就是“耻学于师”具体来说,一是“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
8、也,则耻师焉”;二是“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三是“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师:你将课文中“时俗”的三种表现形式都筛选出来了。请你把“句读之不知”这个句子翻译一下,好吗生:不了解句读,不能解决心中的困惑,有的人跟随老师学习,有的人不跟随老师学习,小的东西学习了,大的东西遗失了。师:这个句子的翻译,是否准确体现出了“时俗”的病症请你点评一下。生:我觉得他把前面两个宾语前置句很好地翻译出来了。后面的两个“或”应该不正确,一般情况下,两个“或”字连用,应翻译成”有时有时生:这个句子翻译时应该调整一下语序。课下注释已经有提示了,应该是一一不了解句读,便跟随老师学习;
9、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知识学习了,大的道理却丢失了。师:两个“或”字,你觉得应该如何翻译生:从注释看,两个“或应该翻译成“有的有的”师:正确。古代汉语中,“或”虽然很多时候可以翻译成“有的人”,但在这个句子中,翻译成“有的人,意义便偏离文本内容了。这句话说的是同一个人对待不同知识时是否从师学习的态度,不是不同的人。文言翻译一定要注意语境。师:除了这三个具体的句子之外,课文第二段的其他语句,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内容比如”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这样的句子,在文段中有何作用先请一位同学把这句话翻译一下。生: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
10、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师:这个句子中,有哪几个重点词汇需要关注生:前一句话中的前一个“圣”和“愚”是名词,后一个“圣”和“愚是形容词。后一句话中的“圣”和“愚”都是名词。另外,两个“之所以”也应该重视,可以翻译成”的原因。“出于此”是状语后置,应该翻译成“于此出,意思是因为这个原因而形成“。师:很好,这个句子中的几个信息点都准确把握住了。你再说说,这个句子在文段中有何作用呢生:我认为韩愈是用这个句子揭示“耻学于师”的后果。生:我觉得这个句子是对前面“古之圣人”和“今之众人”两种行为的归纳。古代的圣人已经远远高于普通人了,还从师而问,所以他就更加圣贤。现代的普通人还不从
11、师学习,所以就更加愚笨。这个句子,还是在谈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师是啊,整篇文章都是在谈从师学习的重要性,第二段当然不能跑出这个主题的。区别只在于,有些句子是通过概述列举现象,有些句子是通过议论直接剖析。不管采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最终目的都是相同的。【环节4】感悟情怀,走进作者的灵魂深处师:通过对第二段内容的梳理,我们已经大体了解了韩愈对待”耻学于师”行为的态度。只是,你觉得韩愈是用嘲讽的态度对待此种行为,还是用痛心的态度对待此种行为下面,请你分别用嘲讽的语调和痛心的语调诵读这段文字,品一品,韩愈会是哪一种情感(学生自由诵读后合作探究。)生:我觉得韩愈应该是以痛心的态度看待生“耻学于师”的行为。因
12、为,只有感到痛心,才会想着改变,才会写这篇文章,用来唤醒麻木的众人。生:我也觉得是痛心。韩愈希望有很多个李蟠那样的杰出青年出现,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摆脱愚笨,成为圣贤。但现实中这样的人太少,所以他很痛心。师:有没有人觉得是嘲讽生:“群聚而笑之”这个细节中应该有嘲讽。这就像一个特写镜头,将持有荒唐观点的人的可悲又可耻的形象刻画出来了。对这类人,作者是冷嘲热讽的。当然,对于整个社会风气,更多的可能还是痛心。师:看来同学们对韩愈的痛心的态度基本认同。痛心,是因为想要挽救,想要改变。不过,问题来了。韩愈生活的时代,了不起的文人很多,比如柳宗元、白居易、刘禹锡、元稹等等,为什么只有韩愈看到了“耻学于师”的
13、社会病,并站出来大声呼吁其他人是否也挺身而出与他一起携手呐喊请大家先阅读一则材料。(投影出示柳宗元的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译文:当今之世,便不曾听说有谁要做别人的老师,有这种想法,人们便总是七嘴八舌地嘲笑他,认为他是个狂人。只有韩愈不顾流俗,顶着世俗的嘲笑和侮辱,收召后辈学生,还写了师说这篇文章,并态度端正地做别人的老师。世俗之人果然群聚而以为怪事,纷纷咒骂,添油加醋地污蔑诽谤。韩愈因此而得到了“狂”的名声。)这段文字包含了哪些信息请归纳提炼华这段文字首先也是写的当时社会耻学于师的现实,接着写了韩愈不顾流俗而招收学生,以及他倡导从师学习的态度与行为,然后写时俗对韩愈的攻击,最后写韩愈得到“狂”的名声
14、。师:通过这些信息,能发现什么样的隐藏意师义比如,韩愈的行为,支持者多不多生韩愈是孤军奋战,因为文章中说“只有韩愈不顾流俗”师:从这段文字看,你觉得柳宗元是否认同韩愈的观点和行为生:柳宗元应该是认同韩愈主张的,他写这段文字,其实就是在声援韩愈。师:是的,柳宗元和韩愈是中唐时期古文运动的两面旗帜,两个人在反对时弊、倡导恢复秦汉文风方面持有大体相同的主张。这样的主张作用到师说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中,就是柳宗元也同样赞赏”好古文,也赞赏古人从师学习的好风尚因为,只有陷于时弊泥潭中的众人都能够像韩愈柳宗元学习,古文运动才能真正形成气候。否则,他们俩便是“光杆司令”了。环节5变式训练,强化文言知识的积累师:
15、柳宗元用文字声援韩愈,柳宗元当然不会写白话文,甚至不会采用中唐时期的常用表达形式来写这段文字。下面考考大家的文言功底,请各学习小组通力合作,将该段文字翻译成文言文。(学生哗然,既而以四人为一学习小组,开始合作翻译文句。5分钟后,救师抽检两个小组的研究成果。)生:方今之世,不闻有欲为师者,有此念者人皆笑之,认为狂人。唯愈不顾流俗,冒俗之嘲侮,收后学,作师说,且正颜为师。俗之人果群聚而怪之,皆咒骂,肆意诽之。愈因之而得“狂”名。生:今之世,不曾闻有欲为他人师者,有此念,众则杂言笑之,认为狂人。只愈不避俗,冒俗之笑辱,收门徒,著师说,且端正为师。时人果聚而以为怪,皆骂之,尽辱诽。愈由之而得“狂”之名。师:两个学习小组的翻译都很精彩,基本做到了字字落实、文从字顺。柳宗元是如何写的呢请看大屏幕一(投影出示柳宗元的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节选: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师:柳宗元的文章,是不是还没有同学们帮他写的文言文好懂道理很简单,同学们的文言文,是建立在现代白话文的基础上的,更类似于古白话。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注重文句的典雅。他的语言,是书面语言,甚至可能是师从先秦两汉的语言。高中阶段的文言文学习,只要求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