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浆土稻田秸秆还田氮素循环调控技术.docx
《白浆土稻田秸秆还田氮素循环调控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浆土稻田秸秆还田氮素循环调控技术.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白浆土稻田秸秆还田氮素循环调控技术一、技术概述(一)技术基本情况白浆土是黑龙江省主要耕地土壤,占全省耕地面积的12.6%,集中分布在三江平原地区,也是黑龙江省主要水田土壤,占全省水田耕地面积约25%左右。2018年9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建三江时特别强调:“新时期确保粮食安全必须由单纯关注粮食增产转向更加注重粮食产能提升。”提升白浆土产能是黑土地保护的不可忽视的方向,2022年科技部针对黑土地保护设立了“三江平原区白浆土障碍消减与产能提升关键技术与示范”重点专项,推动白浆土障碍消减与产能提升成熟技术落地推广。近年来秸秆还田、施用有机肥均是黑土地保护的重要措施,随着秸秆还田面积越来越大,生产
2、中也出现了一系列衍生问题,如秸秆还田后前期苗弱,后期作物贪青、倒伏,还田后水稻产量没有明显提高,有些地方产量反而下降,稻米品质变劣。这一系列问题均阻碍了老百姓对秸秆还田的接受和认识,以及黑土地保护技术的推行。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不是桔秆还田不好,国内外多年长期定位研究证明秸秆还田具有培肥地力的功能、具有提高作物产量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主要是当前我们在秸秆还田后如何的调整施肥技术,与秸秆还田后秸秆释放的养分、作物吸收养分、土壤本身养分供应间形成一种协调关系,是秸秆还田后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以往的施肥技术指标已不能适合秸秆还田条件下的水稻生产,尤其是缺乏对土壤地力水平以及养分供应的认识,没有做
3、到因地制宜、因土施策,导致良法无良效的局面,盲目施肥不仅造成肥料浪费,甚至招致作物减产,品质下降,造成低产低效,阻碍黑土地保护成效的显现。因此,基于秸秆还田条件下,以土壤自身特性及地力水平为依据,提出为秸秆还田条件下配套的氮素调控技术,使秸秆养分供应-土壤供肥水平作物养分吸收三个方面达到供需平衡的状态,才能真正发挥出秸秆还田培肥地力、增产增效的潜力。相关秸秆还田机械获得国家授权专利4项,发明专利2项,分别是一种秸秆粉碎装置(专利号:ZL201510376180.X)、秸秆粉碎收集灭茬一体机(专利号:ZL201820527315.5)、水田深翻犁(专利号:ZL201621093904.4),一种
4、水稻秸秆还田施肥装置(专利号:ZL201710603043.2)。机械获得的授权发明专利前进、八五九农场秸秆还田作业现场(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该技术从2015年开始在三江平原地区前进农场、八五九农场、八五四、八五零等大面积示范,总示范面积达到17.87万h11取得明显成效,并得到垦区认可;白浆土是一种特殊土壤,由于成土原因,它的白浆层坚硬、质密、硬度高,有利于机械作业,但白浆土肥力水平,与邻近的黑土和草甸士低13个百分点,长期秸秆还田培肥白浆土对提升黑土地地力提升意义重大。示范应用证明班切木VJ木中上耍:次衣五九次公司鲁垦区振兴发展新动能鲁垦区振兴发展新动能以塞农业结整以嘉农业结整2019年前
5、进农场水稻生产知识讲座2022年10月20日在三农最前线讲解秸秆还田知识(三)提质增效情况田间试验以4年为一个调控周期,连续4年跟踪水稻平均产量可提高8%,增收94元,每年减少肥料投入43元/亩,亩增效137元;大田示范增产5%以上,每亩节本增效100元,白浆土水田面积接近1500万亩,每年可增加粮食产量6.7亿斤,增收15亿元。白浆土稻田长期秸秆还田土壤有机碳提高4%以上,全氮提高,土壤容重、硬度降低,降低土壤固相、提高土壤有效孔隙的比率,促进土壤通气、透水,给水稻根系生长创造适宜的生存空间,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和提升耕地质量。(四)技术获奖情况该技术通过多年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发表“草甸白浆土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白浆 稻田 秸秆 还田 氮素 循环 调控 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