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知识点总结.docx
《病理生理学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生理学知识点总结.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病理生理学知识点总结1 .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位于视前区下丘脑前部(体温正调节中枢)2 .发热是由于致热源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3 .人体最重要的散热途径是皮肤4 .甲状腺功能亢进属于过热5 .发热激活物有细菌、类固醇、疟原虫、抗原抗体复合物、本胆烷醇酮6 .发热最常见的原因是细菌7 .革兰氏阴性菌产生的最常见的外致热源是内毒素8 .输液反应出现的发热其产生原因多数是由于内毒素污染9 .大手术后引起的发热主要是体内组织的破坏10 .发热中枢正调节介质是前列腺素E;负调节介质是精氨酸加压素IL体温上升期时皮肤出现“鸡皮疙瘩的机制是立毛肌收缩12 .体温下降期的特点是产热减少、散
2、热增加、体温下降13 .高热患者易发生高渗性脱水14 .发热时体温每升高1,心率约增加18次/分,主要是由于热血对窦房结的刺激15 .糖皮质激素有明显解热作用16 .体温上升期:血液温度低于体温调定点的阈值,体温不断升高;高温持续期:血液温度等于体温调定点的阈值,体温不再升高体温下降期:血液温度高于体温调定点的阈值,体温开始回降17 .引起应激反应的各种因素称为应激原18 .应激时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对机体的代偿作用是冠状动脉扩张19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中枢位点是下丘脑室旁核20 .应激时分泌减少的激素是胰岛素21 .急性期反应时降低的蛋白是清蛋白22 .急性期反应蛋白(A
3、PP)有C反应蛋白、补体、铜蓝蛋白、C(I-酸性糖蛋白23 .合成急性期反应蛋白的主要细胞是肝细胞24 .在应激时,铜蓝蛋白具有清除自由基的功能25 .热休克蛋白又称应激蛋白,可稳定肽链折叠状态,具有分子伴侣的作用,C端倾向于与蛋白质的疏水结构区结合26 .应激时心血管系统的反应包括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排血量增加、血压升高27 .应激反应严重时可导致应激性溃疡28 .胃黏膜缺血是导致应激性溃疡形成的基本原因29 .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与应激时免疫功能低下有关30 .应激时体内分泌增加最多的的激素是儿茶酚胺;分泌增加最重要的激素是糖皮质激素;分泌减少的激素是胰岛素;31 .缺血一再灌注损伤
4、是指血液再灌注使缺血性损伤进一步加重的现象32 .输血、输液后不会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33 .心最易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34 .目前认为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的使动环节是自由基增多35 .呼吸爆发是指中性粒细胞氧自由基生成大量增加36 .黄喋吟氧化酶主要存在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37 .膜脂质过氧化使膜不饱和脂肪酸减少38 .三磷酸肌醇(IP3)通过促使肌质网释放钙离子而引起心肌细胞内钙超载39 .黏附分子是由细胞合成的40 .最常见的再灌注性心率失常为室性心动过速41 .氧分子通过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统获得1个电子时生成超氧阴离子;获得2个电子时生成H2O2;获得3个电子时生成OH(最活跃的氧自由基);获得
5、4个电子时生成H2O;42 .过敏性休克属于I型变态反应43 .失血性休克血压下降早期主要与低血量引起回心血量不足,心输出量降低有关44 .青霉素过敏引起休克的始动环节是血管床容量扩大45 .休克发生的共同基础是微循环障碍46 .正常真毛细血管血流的调节主要与局部体液因素有关47 .休克缺血性缺氧期微循环开放的血管可有动静脉吻合支48 .休克缺血性缺氧期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处于高度兴奋49 .儿茶酚胺造成的组织缺血是作用于动静脉吻合50 .休克时缺血性缺氧期的选择性血管收缩可发生于皮肤、肾、肠51 .休克时肾脏最早受到影响52 .休克时缺血性缺氧期心灌流量增加,脑灌流量无明显改变53 .休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病理 生理学 知识点 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