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学设计.docx
《统编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学设计.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统编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伯牙鼓琴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的人文要素是“艺术的魅力”,选编的课文情真意切,文质兼美,从不同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这篇课文讲述了春秋时期俞伯牙与锤子期这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伯牙与子期生为知己,后子期病死,伯牙摔琴断弦,从此再不弹琴。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千百年来广为流传。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是东方文化的瑰宝。古人云:“土为知己者死。”伯牙绝弦所预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学情分析:学生接触文言文较少,学习本文首先要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
2、、读流利,特别注意停顿要恰当。学生读通课文后根据注释、插图了解文句大意,感受伯牙和子期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情。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借助注释、结合上下文了解文章大意;指导学生透过文字想象画面,揣摩作者表达方法,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文言文和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和情感;借助注释和语言文字展开想象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2、理解知音的内涵,领悟知音间的友情;明白各国之间要和睦相处,才能共同促进全世界的繁荣发展的道理。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文言文的意思;理解知音内涵,领悟知音间的友情。难点:明白各国之间要和睦相
3、处,才能共同促进全世界的繁荣发展的道理。教学过程:一、词语引路,激趣导入1、一首歌,一幅画,一段美好的艺术之旅。这节课,我们先从几个词语来开启这段美好的艺术旅程吧。(出示词语:天籁之音、高山流水、余音绕梁、黄钟大吕)2、指名学生带读词语,发现这些词语的共同点。全班齐读词语。3、请同学们看这是什么乐器?(出示古琴图片)用来干什么的?是的,这是中国的古琴,一种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多年的历史。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与琴有关。(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4、理解课题中“鼓”字的意思,课题“伯牙鼓琴”是意思。【设计意图:用几个与音乐有关的词语导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直入主题。】二、反复朗读
4、,感受韵味1、接下来请同学们借助书上的注音把这篇文言文自由地朗读两遍。2、指名学生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3、指导难读的句子。出示句子: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前面两句中的“哉”和“乎”是两个语气词连用,读的时候要轻一点,第二个语气词要稍微拖长点。第三句中同一个字出现了两次,读音却不同,分别是w6i、wi,一定要注意。齐读这三句话。4、“文章不厌百回读”,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要反复读(板书:反复读),我们不仅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还要读出节奏和情感。指名再来课文。5、其实古人写文章啊,一般都是从上至下,从右往左的(出示竖排形式的课文),指名读。
5、6、你真厉害,竖排的文章都能够读得如此流利,把掌声给他。可是,古人写文章不仅从上至下,从右往左,还没有标点符号呢(出示竖排形式且没有标点符号的课文),又指名读。7、难度升级(出示竖排形式、没有标点符号且是繁体字的课文),再指名读。【设计意图:以各种形式的抽测朗读,让学生读通读顺课文,感受古文的韵味,激发学生对学习古文的兴趣。】三、研读课文,体悟情感(一)得知音喜1、同学们,我们刚刚已经把这篇古文反复读了好几遍,那么,这篇课文写了哪两个人物?伯牙在做什么,锤子期呢?从哪句话知道的,把它划上波浪线。出示:伯牙鼓琴,锤子期听之。指名读句子,理解这句话中“之”字的意思。2、课文是如何描写他们这“一鼓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伯牙鼓琴 统编 六年级 上册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