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管廊绿色建造技术标准.docx
《综合管廊绿色建造技术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管廊绿色建造技术标准.docx(2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附件1ICS号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团体标准T/CMEAXX-2022综合管廊绿色建造技术标准TechnicalStandardforGreenBuildingofComprehensivePipeGallery(征求意见稿)在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相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2022-X-XX发布2022-XX-X实施中国市政工程协会发布1总则l.o.l为规范综合管廊工程的绿色建造,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指导综合管廊的绿色建造,促进综合管廊建设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综合管廊本体、附属设施及入廊管线的规划、设计和施工。1.0.3在综合
2、管廊的规划、设计和施工中,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的同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1.0.4综合管廊绿色建造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0.1综合管廊utilitytunnel建于地下用于容纳两种及以上工程管线的构筑物及附属设施。2.0.2绿色建造greenconstruction按照绿色发展的要求,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采用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排放、提高效率、保障品质的建造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工程建造活动。2.0.3绿色规划greenplanning贯彻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资源节约和利用,因地制宜开
3、展工程建造规划的活动。2.0.4绿色设计greendesign贯彻绿色建造理念,落实绿色建造目标的工程建造设计活动。2.0.5绿色建材greenbuildingmaterial在全寿命周期内可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节能、减排、安全、健康、便利、可循环等特征的建材产品。2.0.6绿色施工greenconstruction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材、节水、节地和环境保护)的建筑工程施工活动。2.0.7管廊本体themainbodyofutilitytunnel设于地基基础之上,接
4、受、承担和传递管廊工程所有荷载,维持廊体结构整体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的有机联系的结构体系,包括本体结构和附属构筑物。2.0.8附属设施accessorialworks为保障综合管廊本体、内部环境、入廊管线稳定运行和人员安全,配套建设的消防、通风、供电、照明、监控与报警、给水排水和标识等设施。2.0.9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在建筑工程及设施全寿命周期内,对其物理和功能特性进行数字化表达,并依此设计、施工、运营的过程和结果的总称,简称模型或BIM。3.0.1综合管廊绿色建造应全面体现绿色要求,有效降低建造过程中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减少碳排放,整体提升综合
5、管廊建造活动绿色化水平。3.0.2综合管廊绿色建造宜结合BlM、GIS.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从集成优化的角度,实现综合管廊建设的技术创新和智慧管理。3.0.3综合管廊绿色规划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坚持绿色环保、因地制宜、远近结合、统一规划、统筹建设的原则,节约利用地下空间,并预留远景发展空间。3.0.4综合管廊绿色设计应根据绿色建造目标,结合项目定位,采用有利于促进建筑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场地、建筑形式、技术、设备和材料,在综合管廊全寿命周期的技术可行性分析基础上,确定绿色设计目标与实施路径,明确主要绿色设计指标和技术措施。3.0.5综合管廊应编制专项的绿色施工方窠,编制前应对绿色施工影响
6、因素进行分析,制定实施对策,明确绿色施工目标,内容应涵盖“四节一环保”要求,并应加强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研究和推广应用。4规划4.1 一般规定4.1.1 综合管廊规划应在满足服务功能的基础上,降低建设成本,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合理规划近远期综合管廊系统布局,经济科学规划入廊管线,集约规划地下空间。4.1.2 综合管廊规划应从城市发展需求和建设条件出发,合理确定综合管廊系统布局、建设规模、建设类型及建设时序,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实施性,避免资源浪费。4.1.3 综合管廊规划应从统筹地上地下空间资源利用角度,加强相关规划之间的衔接,统筹综合管廊与相关设施的建设时序。4.1.4 老城区
7、的规划应考虑原有管线和建筑物情况,因地制宜进行系统布局,节约资源,保护环境。4.1.5 综合管廊的附属设施规划应根据系统规模确定数量、位置和用地指标,避免资源浪费,做到与环境友好协调。4.2 建设区域4.2.1 应合理确定综合管廊建设区域,避免资源浪费。4.2.2 城市新区、更新区、重点建设区、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区和重要交通枢纽等区域宜为综合管廊的优先建设区域,其他区域宜为综合管廊的一般建设区域。4.2.3 综合管廊规划宜结合道路新改扩建、轨道交通建设、河道治理、重大市政管线更新、功能区及老旧小区改造、架空线入地等开展,避免负面影响和资源浪费。4.3 规划统筹4.3.1 综合管廊规划应统筹兼顾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综合 绿色 建造 技术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