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羽林郎》《陌上桑》中的汉代女性装束风尚.docx
《论《羽林郎》《陌上桑》中的汉代女性装束风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羽林郎》《陌上桑》中的汉代女性装束风尚.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论羽林郎陌上桑中的汉代女性装束风尚羽林郎与陌上桑是汉代诗歌研究中的姊妹篇,都讲述了美丽的年轻女性在遭受有权势者的调戏非礼时坚持拒绝的故事,两首诗中女主人公的穿着打扮都被刻画得生动具体、细致形象,尤其是在发式、配饰、服装这三方面的刻画尤为细腻,且都从某一侧面反映出汉代女性之装束风尚。羽林郎陌上桑汉代女性装束风尚在汉代诗歌的研究中文人五言诗羽林郎与乐府诗陌上桑常被作为姊妹篇对照研究,前者讲述的一名当始的美艳胡女遭遇当朝权贵家奴的非礼而婉言拒绝的故事,后者则讲述了一位名叫“罗敷”明丽少妇在陌上采桑时被身居高位的“使君”调戏拒不委从的故事。这两首诗作虽分属于不同的诗歌类别却有着许多相似之处。这两首诗分
2、别塑造了“酒家胡”(羽林郎)和罗敷(陌上桑)两个的品性高洁、自尊自爱的女性形象。为了将这两个人物塑造的更为丰满、具体,两首诗都选择了以夸张手法,将女主人公的衣饰妆容描绘得美艳绝伦、光彩照人,并以这种极尽美丽的外在形象衬托女主人公高贵美好的灵魂。而在这种夸张手法的应用过程中,女主人公的穿着打扮被刻画得生动具体、细致形象,尤其在发式、配饰、服装这三方面的刻画尤为细腻,且都从某一侧面反映出汉代女性之装束风尚。一、发式风尚羽林郎中涉及“酒家胡”发式的诗句为“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一鬟五百万,两鬟千万余”,讲的是当城的胡人少女柔顺浓密的秀发梳成双鬟状,头上佩戴着价值连城的宝石。在酒家食肆卖酒维生的胡姬
3、佩戴这样华美配饰的可能性并不大,显然为了渲染“酒家胡”的美丽而运用了夸张手法。“鬟”是汉代女性的一类常见发型,呈环形。曾昭先生在论周至汉之首饰制度一文中曾做过如下解释“:鬟为说文新附字,释为总发,又云按古妇人首饰,琢玉为两环。据此则鬟有二义,一为束发,一为发上所加玉饰。”认为“鬟”有两重含义,一重是指发式,另一重则是指名贵发饰。而此句中修饰“两鬟”的“窈窕”一词为“妖冶”之义,故此处“两鬟”应指“双鬟髻”(又写作“双环。“双鬟髻”是一种呈两个圆环状的发髻,一般认为这种发型的流行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在汉代的人俑、墓葬壁画、棺椁石刻上梳双鬟髻的女性形象也比较常见。双鬟髻是古代汉族未婚少女的一种常
4、用发式,具有娇俏、乖巧的特点,从羽林郎中“胡姬年十五”的描述来看“,酒家胡”应正值妙龄,双鬟发式无疑为其增添了一抹灵动之色。而“酒家胡”指的是当炉的胡姬(少数民族女性),从她梳着汉族少女常见的双鬟髻这一点中,也可看出一定的民族融合趋势。陌上桑中“头上倭堕髻”的“倭堕髻”是汉代一种常见的流行发式,一般认为它是汉代另一流行发式“堕马髻”的变种。“堕马髻”为东汉权臣梁冀妻孙寿所创,一种观点认为该发型将头发拢结,由正中开缝,分发双组,至颈后集束为一股,其形状如马肚,然后将其垂于背部,并从中分出一缗头发,朝一侧下垂,给人以从马上堕下之感;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堕马髻的发髻偏于一侧,因其偏斜状呈似堕非堕之态故而
5、得名。在这两种观点中后者的文献依据较多亦为笔者采信,如后汉书梁翼传中对此有“寿色美而善为妖态,作愁眉、啼(妆)、堕马髻,折腰步,躺齿笑的记载,而李贤注疏时引风俗通注日:“堕马髻者,侧在一边”而“倭堕髻”则是在“堕马髻”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在发髻偏于一侧的同时向额前俯偃。“堕马髻”“倭堕髻”均为上层贵妇发明,在上行下效的社会风气之下广为流行,加之其形态倾斜、摇摇欲坠更给人以妩媚、娇艳之感,故得以长盛不衰,而“倭堕髻”更是在“堕马髻”已逐渐退出流行风尚后仍很流行,如晋代崔豹在古今注杂注中记载:“堕马髻今无复作者。倭堕髻,一云堕马之余形也。”以往陌上桑的研究者多将女主人公罗敷归为“古代劳动妇女”之列
6、,但近年来部分学者根据诗中罗敷的丈夫“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的描写推断出罗敷应属贵族妇女。而其所梳的“倭堕髻”产生于东汉时期并最先流行于贵族妇女中间,在一定程度上也可成为罗敷贵族身份的佐证之一。汉代女性十分重视发式之美,从乐府诗城中谣中“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的诗句中也可见一斑,这种风尚与汉代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多民族文化融合的社会条件是密不可分的。而汉代主要的流行发式除“双鬟髻”“堕马髻”“倭堕髻”外,还有“九鬟仙髻,分髻”“椎髻,“垂云髻,灵蛇髻,双Y髻”等。汉代在中国发式发展史上是一个较为重要的时期,其发髻盘发之繁、高度之高、样式之多都是空前的,且对后世发式的
7、影响也很大,如“双鬟髻”“倭堕髻”等发式在其后的魏晋乃至隋唐都依然常见。二、配饰风尚羽林郎中涉及“酒家胡”配饰的诗句为“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两句,前者为头饰,后者为耳饰。玉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常将玉与道德品质、身份地位相联系,礼记聘义中说“古之君子必佩玉”,孔子也认为“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先秦时期玉器就已与礼制结合成为中华文化的载体之一,秦汉两代也将玉文化一以贯之地继承下来,无论是作为礼器的祭玉、瑞玉、葬玉,还是作为实用器的配饰、摆件都十分丰富,甚至还出现了身份等级极致化的象征一玉衣,以为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专用的殓服。而“蓝田玉”在当时主要玉种中具有极为特殊的
8、地位和价值,“蓝田”为古地名,约位于今陕西秦岭北麓关中平原东南部,古代文献中关于蓝田产玉的记载出现得很早,周礼注日“:玉之美者日球,基次日蓝盖以县出美玉,故名蓝田”,由此可见蓝田作为重要玉石产地的历史是很久远的。蓝田玉不但具有玉质坚硬、纹理细腻、色彩艳丽的特点,而且与王权、礼制的联系尤为密切,相传著名的和氏璧和秦始皇的玉玺都由蓝田白玉雕成的。蓝田玉在汉代也极为珍贵,东汉张衡西京赋中称之为“蓝田珍玉”,目前汉代蓝田玉的出土实物较少,较有代表性的是茂陵四神纹玉辅首、天水舞女玉佩等,无一例外都出土于贵族、官僚墓葬,由此可见蓝田玉在汉代应为上层专属。而羽林郎中的“酒家胡”显然是社会地位较低的下层妇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羽林郎 陌上桑 陌上 中的 汉代 女性 装束 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