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苏仙区良田镇扶塘村4组地面及房屋变形成因分析.docx
《郴州市苏仙区良田镇扶塘村4组地面及房屋变形成因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郴州市苏仙区良田镇扶塘村4组地面及房屋变形成因分析.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郴州市苏仙区良田凰知就T4组地面及房屋变形成因斤引言:苏仙区良田镇扶塘村四组部分居民房屋及地面变形开裂于2019年12底变形加剧。通过系统地收集分析相关资料,同时采用地表水工环地质调查、地形测量、物探、钻探、土工试验等综合手段,查明工作区地质环境条件,查明扶塘村四组部分村民地面及房屋变形的现状特征、划定其影响范围、分析其形成原因、预测其发展趋势,指导村民合理避险,同时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妥善处理相关事宜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1.调查工作成果(1)通过地表调查了解了区内主要房屋及地面变形、开裂的分布位置、规模、现状情况以及危害程度等。(2)通过井下测量,基本查清地下开采形成的巷道、采空区形态、底板标高
2、以及采空区高度,根据本次井下巷道测量结果,良田扶塘大理岩矿地下矿业活动均在采矿权范围内,未超深越界开采。(3)通过物探测量,解译推测调查区地基下分布有饱和软弱层以及花岗岩孤石。(4)通过对已有巷道井下调查工作,基本查明井下渗水点情况,矿坑排水情况。(5)通过对房屋开裂变形区进行浅孔工程地质钻探和室内土工试验等手段,基本查明村民建房区内的地基层分布、性质等条件,同时对建房区不同区域的地基土进行工程地质条件类比,并验证物探重点异常点情况。2,地面开裂、房屋变形危险性现状本次调查共26栋房屋,明显裂缝20条,根据湖南宏尚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7月对湖塘村四组内房屋鉴定结果:其中8#廖振南、2
3、#肖国荣、9#黄长付住房鉴定为D级;黄剑宇、廖凯、李小平、黄青山4户住房为C级,其余住房为B级。出现地面开裂、墙体开裂、地基不均匀沉降房屋平面位置主要集中在东南角,其中房屋开裂最为严重的为2号、3号房屋,墙体裂缝最大宽度达8mm,竖直沉降达15mm,已严重影响房屋安全使用;扶塘村四组黄剑宇等4户部分承重结构承载力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局部出现险情,构成局部危房;廖振南等3户承重结构承载力已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房屋整体出现险情,构成整幢危房;村内其余房屋结构承载力基本满足正常使用要求,个别结构构件处于危险状态,但不影响主体结构,基本满足正常使用要求。3.地面开裂、房屋变形成因综合分析扶塘村四组
4、房屋地基不均匀沉降、开裂变形应该为多种原因共同作用形成。主要原因有工程地质条件、房屋结构及基础形式、地下水变化等因素。3.1 地质环境条件影响3.1.1 房屋所在区域地基工程地质条件差(1)房屋位于较厚的不均匀的全风化花岗岩残坡积土依据周边矿山的探矿资料,花岗岩全风化层厚度可达80m。根据本次调查,区内地表随处可见花岗岩孤石(花岗岩风化球),孤石直径0.5-9m;孤石在花岗岩全风化层中多有分布,多为单个存在,且分布不均匀;较厚的不均匀的全风化花岗岩残坡积土与花岗岩孤石相互夹杂,导致该区地基均匀性极差;当房屋基础部分坐落于残积土中,部分坐落于花岗岩孤石中时,坐于花岗岩孤石端的基础,由于其本身较为
5、稳定,沉降变化少,岩质地基无变化,而坐于残坡积土的基础,土质松散、水敏性强易软化导致地基承载力变小,稳定性差,属不均匀混合地基土层。依据本次调查以及钻探结果,在8#廖振南屋前施工的ZK6、ZK7、ZK1-8,其中ZK7、ZK1-8位于房屋北端,这两个钻孔揭露到花岗岩孤石,分布地下4-6m,推测长度约7m,形态为南端上扬,北端下倾;ZK6位于房屋南端,上部为填土、砂质粘性土,4.2m以下为浅灰黑色砾质粘性土,呈软塑状、饱和,土质软弱,承载力小,稳定性差,当土体受房屋荷载以及自重固结时,地基受到上部传递的压力,南端基础相互影响高于北端基础相互影响,以及边缘处非受载区地基对受载区下沉有剪切阻力等共同
6、作用的结果,使得地基反力在北端较高。当地基含水量变化时将产生不均匀沉降,致使房屋变形开裂。(2)地基下伏软土、硬土分布不均匀村组东部原始地形为梯田,后因村民建房需求,未对下部软土进行清淤换填,建房部分区域为原始田坎或残坡积土层,基础下部软土和硬土分布不均。建房后加载以及土体的自重固结过程中,因软土区沉降大,硬土区沉降小,形成不均匀沉降,导致上部房屋开裂变形。依据本次调查以及钻探结果,在9#黄昌富屋前施工的ZK9、ZKIO两个钻孔,ZK9位于房屋南端、ZKlO位于房屋北端,ZK9揭露022m为人工填土,2.2-4.9m为耕植土,软塑状,温湿;ZKIo揭露0-1.8m为人工填土,1.8-4.5为耕
7、植土,软塑状,温湿,该栋房屋原始地形为农田,村民建房未进行清淤,直接填方;调查该栋房屋南西角地表有一花岗岩孤石,直径约3.5m,村民直接以孤石为基础;当土体受房屋荷载以及自重固结时,地基受到上部传递的压力,屋前端基础相互影响高于屋后端基础相互影响,以及边缘处非受载区地基对受载区下沉有剪切阻力等共同作用的结果,使得地基反力在屋后端较高。这种作用使建筑物形成屋前沉降大、屋后端沉降小的正弯矩。结构中下部受拉,端部受剪,墙体由于弯剪主拉应力破裂,裂缝呈斜裂缝,其裂缝高的一端指向沉降大的一端,在高低交接部位层数低的部分产生裂缝,并向上朝着层数高的荷载重的部分倾斜。当地基含水量变化时将产生不均匀沉降,致使
8、房屋变形开裂。(3)人工边坡影响房屋坐落在山地,建房整平区域为半挖半填,形成多处边坡陡坎,在农田上进行切坡和填方,填方整平后未进行分层压实,未完全自动固结时便已进行建房,后期土体自重固结,发生沉降、形成拉张裂缝,建房后存在半挖半填基础和砌筑不稳定边坡,且未采取有效支护方式,此区域房前地坪以及部分房屋开裂形成与此有关。3.1.2 基础形式及房屋结构对地基高度敏感房屋大部分为砖混结构,少部分为砖木结构,基础形式一般为条形基础、片石基础仅部分设有圈梁基础,据村民反映,房屋基础埋深一般0.7-2m,持力层主要为填土、耕植土、饱和粘性土,基础埋深不够;建筑时间多为上世纪90年代,时间相对较长,混结构整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郴州市 苏仙区 良田 镇扶塘村 地面 房屋 变形 成因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