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启的悲剧人生与他塑造的梅花“高士美人”形象〔231〕.docx
《高启的悲剧人生与他塑造的梅花“高士美人”形象〔23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启的悲剧人生与他塑造的梅花“高士美人”形象〔231〕.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高启的悲剧人生与他塑造的梅花“高土美人”形象(231)一、典故及其出处典故(名句):1、雪满山中高土卧,月明林下美人来,以及“高士美人”与“疏影暗香”;2、袁安困雪;3、师雄梦梅。出处:明史高启传。参资:古诗文网高启梅花九首其一。高启画像二、名列“明初诗文三大家”高启(13361374年),字季迪,苏州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明初,任翰林院编修,为诸王傅。高启,名列“明初十大才子”,与宋濂、刘基,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他的诗“冠于明、胜于元、高于宋”。当代伟人毛泽东认为,他是“明朝最伟大的诗人”。三、元末,少年为幕僚,后隐居青丘高启,北齐皇帝高欢后裔。他祖父和父亲以耕读为业,而家道殷实,生活富
2、足,为他提供了优裕的读书条件。高启天资聪慧,酷爱读书,才华出众,学识渊博,嗜好诗词,精于史学。他与张羽、徐贲、杨基,常在一起切磋诗文,被誉吴中四杰”。元末,饶介任淮南行省参政、兼守吴中,听说高启才名,多次相邀,聘为幕僚。饶相好客,高朋满座,大儒巨卿,老少咸集,而他年仅16。不过,他身高七尺,风采动人,诗文俱佳,谈吐不俗,也不比谁逊色。少年才俊高启孤高耿介,厌恶官场应酬,七年后,他借故离开饶府,依附岳父周仲达,在吴淞江畔青丘隐居,号青丘子,创作青丘子歌。他的诗中,有“不闻龙虎苦战斗”句,明太祖闻之不悦。他认为,自己正处统一天下的“苦战斗”中,你不呐喊助威也罢,却竟然“不闻”不问,这是什么态度?所
3、以,太祖早已不把他当好子民了。四、明初,任翰林编修、为诸王傅洪武元年(1368年),高启应朝廷征召,他携同乡谢徽一道入朝,明太祖也尽弃前嫌,俱任为翰林院编修,协助宋濂编修元史,不久,又任他为诸王傅。很显然,太祖这是试用他,考察他对朝廷的忠心程度。而他却敏感而紧张,表现出厌倦朝政,不求功名利禄的样子。洪武3年,元史完稿后,太祖重用他,连跳几级,授他户部右侍郎,而授谢徽吏部郎中,谢徽谦虚一番后,欣然应允,可他却自陈年少,不敢当重任,固辞不受,触犯了太祖的逆鳞。结果,虽被赐金放还,但他以不识抬举的行动,表明了不与太祖合作的政治态度。他返回青丘后,以教书为生,读写为业。五、归隐后,写上梁文,横遭腰斩洪
4、武6年(1373年),苏州府署新宅上梁,知府魏观请高启写上梁文。御史张度诬告魏观“兴灭王之基”,存心谋反。这可给太祖抓住把柄,其一、魏观府署建在张士诚废宫址上,意欲何图?其二、高启在上梁文中又用了“龙盘虎踞”字眼,犯了他的忌讳。太祖认为,“龙盘虎踞”应指帝王所居,高启却称张士诚宫址,很显然,这是别有企图。明史高启传透露,“启尝赋诗,有所讽刺,帝嚎之未发也J太祖一开始就不喜欢高启,后来授户部右侍郎,他又不顺从,不与大明合作,还写诗说“不为五斗米折腰”,完全不是一路人,是可忍,孰不可忍?朱元璋腰斩高启这次,高启又有心存“异图”把柄,总算给抓住了他的罪证,于是,太祖便秋后算总账,判处魏观斫杀,而判处
5、高启腰斩酷刑。太祖说:“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寰中士人不为君用,诛其身没其家,不为之过。”他要杀鸡儆猴,警告那些不顺从的文人。太祖还破天荒,亲赴刑场,监斩高启。当时,高启被腰斩,没立即死去,他半截身子伏在地上,却拼尽心力,用手蘸着鲜血,一连写仁大“冤”字,鲜红刺眼,瞩目惊心。太祖大怒,厉声连呼:“再斩!再斩!”结果,高启被大卸8块!时年39岁。高启,行时太早、而殒折太速,远祸自保、而仍遭牵连,他的一生是暂短的,然而却是悲剧的人生。六、明朝开国第一诗人高启在文学上的最大成就,是于元末明初,在演义、小说、戏曲为主流的文化环境中,他独树一帜,挑起发展诗歌的重担,并改变元末以来纤稼缚丽的诗风,推动了诗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悲剧 人生 塑造 梅花 高士 美人 形象 2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