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2022~2035年).docx
《广州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2022~2035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2022~2035年).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广州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20222035年)第一章基本情况一、规划范围广州市市域,包含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白云、黄埔、花都、番禺、南沙、从化、增城11区,规划面积7434.4km2.二、规划年限规划年限分三阶段:近期年限:2025年远期年限:2035年规划基准年为:2020年第二章规划总则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将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全面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综合提升城市防洪排
2、涝能力,用统筹的方式、系统的方法解决城市洪涝问题,支持广州高质量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助力广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二、规划目标至2035年,建立“绿、灰、蓝、管”立体高标准排水防涝体系,完善和提高城市雨水防灾能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建立科学化、智慧化管理体系,力争达到发达国家先进城市的雨水管理水平。三、规划标准1.城市内涝防治标准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不低于100年(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内),即通过采取综合措施,有效应对不低于100年一遇的暴雨。2 .排水系统设计标准新建项目、新建区域和成片改造区域25年一遇;已建城区、改造特别困难区域223年一遇;下沉式立交隧道、地下
3、通道等重要地区250年一遇。3 .海绵城市建设标准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年径流污染削减率等指标按照各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要求执行。第三章排水防涝综合规划一、规划策略根据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要求,因地制宜构建蓝绿灰一体化城市内涝防治体系。其中北部从化、花都、增城和白云区在提升上游水库、下游河道蓄洪排涝能力基础上,完善雨水管渠和行泄通道建设,提升排水能力,实现陆域的雨水径流快速进入下游河道;中部越秀、天河、白云南部、黄埔等中心城区采取在河道卡口部位疏通拓宽,减小河道水位对雨水管渠的顶托,重点完善雨水主干管网、合流渠箱清污分流,结合城市更新增加行泄通道,提高排水防涝能力。西部荔湾、南部海珠、番禺和南沙区
4、等感潮河网区域,充分利用现有连片坑塘及河道涌容,进行雨洪调蓄,完善低洼区域雨水主干管道和雨水泵站。二、总体布局在105个排涝片基础上,广州市市域规划1016个雨水排水分区,其中976个自排分区,24个强排分区,16个蓄排分区。通过“绿、蓝、灰、管”雨水系统综合规划,构建布局合理、安全可靠、智慧高效的高标准排水防涝体系,基本达到3-5年一遇排水能力,有效应对100年一遇降雨的目标。即:1 .“绿色”一一源头海绵径流管控结合城市地块的更新改造,因地制宜规划源头径流削减管控要求。2 .“灰色”一一排水防涝设施在源头海绵设施基础上,规划新建雨水主干管3139.94km(随新建道路建设1614.OOkm
5、);规划新/扩行泄通道247条,总长346.38km(其中扩建35条,总长80.12km;新建212条,总长266.26km);新建调蓄池9座,总容积30.27万it?;新建雨水泵站10座,总规模7911)3/s。3 .“蓝色”一一防洪排涝设施河道、泵站、水闸等蓝色设施会影响下游河道水面线,雨水系统通过水位与其衔接,该部分工程量详见广州市防洪(潮)排涝规划(2022-2035年),不在本规划内统计。4 .“管控”一一综合管控措施规划管控河涌水位和地块竖向标高;规划排水防涝综合管控系统,“联排联调”,提升信息化管控水平;规划新建55处应急基地,提升雨水系统应急管理水平。三、规划雨水分区、排水模式
6、及综合径流系数雨水分区是规划的基础。根据市域主要河流和骨干河涌汇水范围,我市已划分9大流域和105个排涝片区,作为防洪排涝系统规划建设的依据。在此基础上,结合地面竖向和雨水管渠拓扑关系,细化雨水系统二级分区,划定排水模式和排水体制,作为雨水系统建设管控的依据。本次规划共将市域划分为1016个雨水分区,其中976个自排分区,24个强排分区,16个蓄排分区,所划定的分区边界线将纳入市级规划管理平台,在后期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严格遵守。根据规划用地数据,计算规划各雨水分区的综合径流系数,区域开发建设需充分落实所对应的径流控制要求。四、完善雨水防涝设施建设建成区以问题为导向,在绿色设施、蓝色设施实施后,
7、仍有内涝风险的区域,进行排水管渠改造和提质增效,新城区以目标为导向,随着路网建设和区域开发,排水管渠达标建设。五、加强系统管控,提高应急管理水平根据排涝片综合排水要求,科学规划各条河涌管控水位,为地块排水创造条件;根据周边竖向和河涌控制水位,提出各城市更新旧村地块控制标高;规划排水防涝综合管控信息化系统,“联排联调”,提升信息化管控水平;规划应急基地,提升雨水系统应急管理水平,辐射周边30min车程范围内的易涝风险区,全市共规划新建55处防汛应急基地,总面积63.24万m2o第四章径流污染控制与雨水资源化利用一、加强雨水径流污染控制本规划遵循“源头消减、过程控制、末端处理”的原则,因地制宜的选
8、用“渗、滞、蓄、净、用、排”的措施,形成全过程低影响开发雨水管理模式逐级削减面源污染。源头消减,是降低面源污染的重要措施,即在地块内通过海绵设施,减少雨水径流量,同时对雨水进行初步净化。过程控制,初期雨水流经过程中进行截流和处理,其重点在于海绵调蓄和滞留设施,雨水在滞留或蓄存过程中完成污染物的再次削减;末端处理,雨水流入受纳水体前,通过沿岸植被缓冲带或人工湿地,均能有效消纳面源污染,净化进入水体的雨水。径流污染全过程管控,可以有效削减面源污染进入,对河涌水质长效保持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二、加强雨水资源化利用1.落实新建项目雨水利用设施建设。新建建设工程硬化面积达1万m2以上的项目,除城镇公共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州市 排水 雨水 防涝 综合 规划 2022 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