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几个误区.docx
《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几个误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几个误区.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几个误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各种蕴涵着改革探索者心血与汗水的课堂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我所在的河北省玉田县第一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也经历由“2-3-4”课堂教学模式、STT高效课堂,到“34624”智慧课堂的换代升级。虽然这些改革探索,都是在“自主、合作、探究”新课标理念背景下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的变革(改变的都是形而下的“器”),仅仅停留在“改课”的层面,尚未触及到教学的根本性问题,但它们在定位新型师生关系,创新教与学的方式等方面都起到了顺应教学发展规律和改革发展方向的作用,使课堂教学形式和师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过程中,由于受到应
2、试教育体制、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对课堂教学驾驭能力等因素的制约,仍然有一些问题需要澄清。只有从认知源头上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够使老师们尽快走出课堂教学改革实操方面的误区。模式抹杀个性。在推进课堂教学改课的过程中,一些颇具教育思想的教师用“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一观点,来质疑确立教学模式的必要性。他们认为固化的教学模式限制了教师教学个性的发挥和教学风格的形成。如果我们深入剖析这句话的内涵,就会发现:“教学有法”体现的是教学的科学性,“教无定法”印证的是教学的艺术性,所以教学即是科学又是艺术。科学就需要有一定的规范(模式),以便能更好地操作和评价;艺术也就是教学风格,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高境界。因此,在
3、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的最初阶段,建立一种教学模式(建模)有助于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保障教学改革的方向,尤其是对于那些刚入职的年轻教师,模式的规范与导向作用更为突出。等到全体教师对教学改革的目的和方向有了精准的把握,模式的规范和导向作用会自然消退(破模),教师顺应教改方向的崭新的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便会显现出来。当然,我们不能用模式的固化造成课堂的僵化,不同的学科、同一学科的不同学段、不同的教师,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所以,我们提倡“三级建模”一一学校的模式、学科的模式、教师个体的模式,这样既保障了新的教学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理念在教改中落地落实,又保护了教师的教学个性与风格。教改影响高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 背景 课堂教学 几个 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