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基层网络舆情治理中的问题与对策建议.docx
《新媒体时代基层网络舆情治理中的问题与对策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媒体时代基层网络舆情治理中的问题与对策建议.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新媒体时代基层网络舆情治理中的问题与对策建议网络舆情是指通过互联网首发或传播的,网民在一定时期、一定社会空间内围绕新闻事件、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的集合。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舆情以社会镜像的形式对现实世界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这对社会矛盾多发、网上舆论活跃的基层地区的网络舆情治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考验。一、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基层网络舆情的现状及特点(一)网络舆情发布更便捷,参与主体更多元。据2022年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较2020年12月增长4296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3.0%。
2、信息技术进步带来的便利,让每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电脑或者手机发布文字、图片、视频信息,去表达自己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的看法。这种信息被网民发布在网站或自媒体平台后,其中的一些相对敏感、有较强吸睛效应的信息会迅速被其他网民跟帖、转载,并在大数据算法的助力下,呈现“爆炸式”传播,以致对正常的社会政治经济秩序造成重大影响。(二)网络舆情涉及领域更广,影响范围更大。作为反映社会各层面、各领域生活的动态镜像,较之于传统媒体环境下的新闻舆情,网络舆情的涉及面更广、影响力更大。从信息来源上看,网络舆情主要有日常网上监测到的舆情以及上级部门交办的舆情;从涉及领域上看,网络舆情主要涉及自然灾害、
3、安全生产、校园安全、医疗卫生、征地拆迁、环境污染、干部作风等领域的纠纷或突发事件;从诉求内容上看,一部分网络舆情反映的确实是真实情况,还有一部分内容真假掺杂,尤其是涉及拆迁安置、邻里纠纷之类事件的网络舆情,内容往往经过精心加工,使舆论矛头从事件本身转向党委政府,从而直接干扰了基层工作的有序开展。(三)网络舆情渗透力更强,推动了社会管理创新。因为便捷、迅速、高效的特点与优势,网络已经成为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并以其强大的渗透、影响力以及独特的开放性、交互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基层治理的难度,使得一些简单的、局部的、一般的问题出现向全局化、复杂化、热点化方向转化的趋势,给执政环境带来了新
4、的挑战,能否科学有效治理网络舆情已成为检验基层政府治理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尺。目前,各级基层政府在实施社会管理的过程中,也开始逐渐转变观念和做法,不再选择性地忽视或异化网络舆情带来的影响,而慢慢将其视为倾听民意、汇聚民智、服务民生的一个有效载体,并尝试着以正确的引导与回应,来科学化解舆论危机,从而推动着社会管理的不断创新。二、基层领导干部应对网络舆情面临的主要问题(一)舆情意识不强,应对观念陈旧。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因身处基层,思想观念还停留在过去的基层治理模式中,还是习惯于传统的走村串户式调研,习惯于和群众面对面进行交谈,缺乏互联网思维和创新变革的危机意识,对可能随时随地爆发的网络舆情,没有充分的思
5、想准备,对可能瞬间即呈“燎原之势的舆情影响,认识度和敏感性不够。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忽视或轻视网络舆情的管控及应对处置的麻痹思想,在面对网络舆情时,要么不理不睬、听之任之,觉得个别群众发帖不会有什么影响,以致错失了应对的良机;要么不会说话或者乱说话,以致处置回应不当。(二)担当精神不足,工作陷于被动。大部分基层网络舆情事件都发生在线下的具体业务部门,甚至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有些基层部门或单位的领导干部甚至认为事件在网上出现舆情后,就是宣传、网信等部门的事了,对舆情应对的主体责任认识不清,不能及时、高效地去调查核实情况,并科学回应媒体和社会关切。在面对突发舆情事件,需要在快速及时处置引导时,把握不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媒体 时代 基层 网络 舆情 治理 中的 问题 对策 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