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中思维方法的运用.docx
《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中思维方法的运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中思维方法的运用.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期末考前作文指导】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中思维方法的运用欧阳老师的思维课堂栏目的前面几讲我们介绍了几种思维方法以及它们在问题分析中的具体运用。在考场作文中我们如何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呢?这一讲我们结合一个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题,来综合谈谈概念分析、因果分析等思维方法在写作实践中如何灵活运用。【作文题】(2018成都期末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中国古话说:“人穷志短。”要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激发其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最糟糕的贫困,莫过于智力贫乏。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到脱真贫、真脱贫。有行为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
2、认为,当我们感觉自己拥有的某样东西(金钱、时间、健康和爱情等)不够时,这种感觉就会削弱我们的认知能力,影响我们做出明智的决定。读了上面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个材料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审题】这个作文题在命题的形式结构和导向上,都与2017年全国卷1和卷2作文题十分相似,属于多重材料复合的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首先,理解所给的多则材料是关键。理解,一是关键概念内涵的理解,二是关键概念和材料之间关系的理解。材料1讲“人穷志短”,“穷”意思是人的处境困厄,指处于困境或苦难中,也包含物质上的贫困;“志短”是指
3、志向、理想、抱负不远大,眼光短浅。“人穷志短”是讲“人穷”与“志短”存在因果关系。材料5讲东西贫乏会影响认知,是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东西匮乏与决策能力之间的关系,可以看作是对材料1“人穷志短”因果关系的进一步解释。材料3讲最糟糕的贫困是“智力贫乏”,这是谈贫困的内涵,也可用于解释“人穷志短”的原因。材料1、3、5都是围绕“人穷”与“志短”的关系来讲,可看作一类。关系图如下:材料2讲要通过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立更生精神,来改变贫困的面貌。这种观点的成立隐含着一个前提,即贫困产生的原因在于穷人缺少主动摆脱贫困的意识,没有自立更生精神,用两个字概括,就是“志短”。贫困与“志短”的关系是志短是因,贫困是
4、果,因为志短而人穷。这与材料1“人穷志短”的观点相矛盾。关系图如下:材料4讲“精准扶贫”,什么是“精准”?从“脱真贫”来分析,“精准”的一个含义是针对真正贫困的人来服务,不能让人混水摸鱼占用扶贫资源,做到“脱真贫”,让真正的穷人脱贫;其二是针对贫困的原因,进行切实有效的扶贫,而不是单纯的只是给钱、给物,做到“真脱贫”,真正的脱贫,自己具备脱贫的能力,而不是一直靠外界的帮助。材料2和4都是谈怎么脱贫的问题。相对而言,材料2的措施比较具体一点,但到底如何帮助贫困人群树立主体意识,还需要具体内容。材料4是给出了脱贫的大原则和大方向,内涵更丰富,但不具体。材料1、3、5谈人穷与志短之间的关系,为如何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任务 驱动 新材料 作文 思维 方法 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