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治:手足口病.docx
《传染病防治:手足口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防治:手足口病.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传染病防治: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以口腔溃疡和手足等部位皮疹为特征表现且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出疹性疾病。(一)病原学肠道病毒属于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肠道病毒属,以肠道病毒71型(EV71)及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I6)最为常见。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75%酒精和5%来苏不能将其灭活,对紫外线和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镒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以及56C30分钟可以灭活病毒。(二)流行病学手足口病四季均可发病,在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夏秋季出现流行高峰,在热带地区季节性不明显。该病主要见于5岁以下幼托机构儿童、青少年和成人多通过隐性感染获得免疫保护,但也可发病。患
2、者和无症状感染者为传染源,肠道病毒可经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感染者在疾病第1周传染性最强。(三)发病机理病毒在上呼吸道和远端小肠淋巴组织复制,形成小病毒血症,病毒播散至远端淋巴结、肝、脾和骨髓进一步复制,接着产生大病毒血症,病毒播散至目标组织器官如皮肤、中枢神经系统等。在大病毒血症发生前由于机体防御机制使病毒复制得到控制,因此大部分感染者无症状。症状出现与大病毒血症同时发生,脏器受累系病毒复制产生的炎性反应所致。宿主因素与肠道感染的严重性有关。原发感染后可获得持久稳定的型特异性免疫,不同
3、型别的肠道病毒感染后不能提供交叉免疫保护,因此机体可重复感染。(四)临床表现潜伏期通常2-5天。临床表现以口腔溃疡和手足等部位的皮疹为特征,口腔疱疹为2-8m的红色粟米样斑丘疹或薄壁水疱疹,破溃后形成周围有红晕的黄灰色溃疡。肢体皮疹分布在手足心、臀部或下肢膝盖周围,为红色斑丘疹或疱疹,或平或凸,约2-3mm大小,疱疹呈圆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斑丘疹在5d左右由红变暗,消退前结硬皮,不留疤痕。大部分无患儿预后良好,一般5-7天自愈。少数患儿因并发重型脑干脑炎和神经源性肺水肿而在发病短期内死亡,多为EV71感染所致,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五)并发症1.中枢神经系统:并发脑炎、无菌性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染病 防治 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