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治:结核性脑膜炎.docx
《传染病防治:结核性脑膜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防治:结核性脑膜炎.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传染病防治: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结脑)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非化脓性炎症,是肺外结核病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一)病原学结核分枝杆菌是小型、杆状、需氧、不产芽抱的细菌。可在环境中发现,主要存在于土壤和水中。结核分枝杆菌及其他大多数分枝杆菌生长皆极缓慢;在多数培养质中的倍增时间均达1824小时。在固体培养基上,2.55周亦难见到可分辨的菌落。(二)流行病学目前半数以上患者为成人,其余为儿童,结核杆菌的播散有以下数种途径:儿童大多于继发于粟粒性结核,经血行播散而来;婴幼儿结核性脑膜炎往往来源于原发综合征,尤其是纵隔淋巴结的干酪样坏死破溃到血管,细菌大量侵入血循环,导致本病;少数患者可由脑内结核
2、瘤、结核性中耳炎或脊椎结核盲接蔓延引起。除原发综合征外,肺部、泌尿生殖系、消化道等结核常是成人结核的原发病灶。成人结脑中3/4有上述病灶,而且以肺外为主。根据该病可并发于粟粒性肺结核,但通常在发病后数周才出现,也有人认为是室管膜下结核灶(RiCh灶)破溃至蛛网膜下腔所致,而非直接由血行播散至脑膜。(三)发病机制结核菌到达蛛网膜下腔,在人体过敏性增高的情况下,引起变态反应性炎症,感染波及软脑膜、蛛网膜,形成多数散在的以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细小结节。若治疗及时、有效,病变可以完全吸收,反之,病变转至慢性和出现典型结核病理改变,如结核性肉芽肿、干酪样坏死等。病灶周围有炎症和纤维蛋白性渗出,后
3、者多集中于脑底部,分布在WiIliS动脉环、脚间池、视交叉及环池等处。渗出物可压迫和损害视交叉、动眼神经和面神经等,导致视力减退、全盲及其他相应的颅神经症状。炎症累及下丘脑,可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渗出物阻塞环池则引起脑积水。病程后期由于炎性粘连,使蛛网膜结及浅表血管间隙回收脑脊液的能力减弱,导致非阻塞性脑积水。受脑膜病变的波及,脑实质浅层亦出现炎症,严重者可出现结核结节、结核瘤。下丘脑病变常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脑内动脉亦常受累,若形成血栓则引起脑梗塞。中脑动脉最易累及,并导致偏瘫;较小动脉栓塞则引起类似大脑炎的各种症状。脊髓蛛网膜和脊髓实质亦常出现渗出、结节和干酪样坏死。(四)临床表现1
4、.一般症状起病缓急不一,以缓慢者居多。低热,或为高热,常伴畏寒、全身酸痛、乏力、畏光、精神委靡、食欲减退等。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多较隐匿,缺少特征性。2 .神经系统症状、体征(1)脑膜刺激征多数病例早期即出现。粟粒性肺结核者若常规作脑脊液检查,有时脑脊液已出现显著改变,但病人并无脑膜刺激征。在婴幼儿和老年人的,脑膜刺激征多不典型。(2)颅内压增高征象有头痛、喷射性呕吐、视乳头水肿、意识障碍,严重者出现脑疝、枕骨大孔疝,可迅速导致呼吸停止。(3)脑神经损害征象多见于面神经,次为外展神经、动眼神经、视神经,可为单侧,或为双侧,多数在疾病充分显现时才出现,但有时可以是结核性脑膜炎的首发征象。(
5、4)脑实质损害征象表现多变,有瘫痪、去大脑强直、手足震颤与徐动、舞蹈样运动等不同表现,取决于病变损害部位。(5)植物神经受损征象表现为皮质一内脏联合损害如呼吸、循环、胃肠和体温调节紊乱等,亦可出现肥胖、尿崩症或抗利尿激素增高综合征。(6)脊髓受损征象可出现脊神经受刺激或脊髓压迫、椎管阻塞等症状、体征。(五)实验室检查1.脑脊液检查通常出现以下变化:压力增高,外观清晰或呈毛玻璃样,放置数小时后可因纤维蛋白增多而出现纤维薄膜;细胞数(IOo500)X6l,60%95%的病例以淋巴细胞占多数,但于疾病早期,4%17%的病人可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质含量多数病例IOoO2000mgL;56%88%病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染病 防治 结核 脑膜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