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治:人禽流感.docx
《传染病防治:人禽流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防治:人禽流感.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传染病防治:人禽流感内容提要人禽流感是由禽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中的一些毒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不同亚型的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类后可引起不同的临床症状。感染H9N2亚型的患者通常仅有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部分患者甚至没有任何症状;感染H7N7亚型的患者主要表现为结膜炎;H5N1型禽流感对人传染性强,感染本病的患者病情重,病死率高,称之为高致病性禽流感。重症患者一般均为H5N1亚型病毒感染,患者呈急性起病,早期表现类似普通型流感,后期可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除了对症支持治疗外,应尽早给予抗病毒治疗。人禽流感的预后与感染的病毒亚型有关,H5N1者预后较差。人禽流感是由禽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中的一
2、些毒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目前认为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为H5N1,H9N2,H7N7,H7N2,H7N3等。其中H5N1型病毒对人传染性强,感染本病的患者病情重,病死率高,称之为高致病性禽流感,感染此型病毒的患者易成重症病例。一、病原学禽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禽甲型流感病毒呈多形性,其中球形直径80120nm,有囊膜。基因组为分节段单股负链RNA。依据其外膜血凝素(三)和神经氨酸酶(N)蛋白抗原性的不同,目前可分为16个H亚型(HlH16)和9个N亚型(N1N9)。禽甲型流感病毒除感染禽外,还可感染人、猪、马、水貂和海洋哺乳动物。到目前为止,已证实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
3、为H5N1、H9N2、H7N7、H7N2、H7N3等,其中感染H5N1的患者病情重,病死率高。禽流感病毒对乙醴、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均敏感。常用消毒剂容易将其灭活,如氧化剂、稀酸、卤素化合物(漂白粉和碘剂)等都能迅速破坏其活性。禽流感病毒对热比较敏感,但对低温抵抗力较强,65。C加热30分钟或煮沸(IO(TC)2分钟以上可灭活。病毒在较低温度粪便中可存活1周,在4。C水中可存活1个月,对酸性环境有一定抵抗力,在pH4.0的条件下也具有一定的存活能力。在有甘油存在的情况下可保持活力1年以上。裸露的病毒在直射阳光下4048小时即可灭活,如果用紫外线直接照射,可迅速破坏其活性。禽流感病毒基因组约13
4、Kb,为8个长短不尽相同的负链单链RNA节段,共编码11种蛋白。其中RNA节段1和2最大,约2340bp;片段8最小,约890bp毒变异包括抗原转移和抗原漂移。二、流行病学截至2009年12月30日世界各国向WHo报告的人H5N1禽流感病例数见表1。2009年,越南和印度尼西亚仍是人感染H5N1禽流感疫情最为严重的国家,不同国家禽流感病死率不同,埃及是2009年人禽流感病死率最高的国家。表1截至2009年12月30日世界各国向WHO报告的人H5N1禽流感病例数国家2009年病例数2009年死亡病例数2003-2009年总的病例数2003-2009年总的死亡病例数阿塞拜疆0085孟加拉国0010
5、柬埔寨1097中国743825吉布提0010埃及3949027印度尼西亚2019161134伊拉克0032老挝0022缅甸0010尼日利亚0011巴基斯坦0031泰国002517越南5511257合计7232467282注:总数包括死亡病例数。WHo只报告实验室确诊病例数。(一)传染源主要为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鸡、鸭、鹅等禽类。野禽在禽流感的自然传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目前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二)传播途径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家禽分泌物和排泄物、受病毒污染的物品和水等被感染,直接接触病毒毒株也可被感染。(三)易感人群一般认为,人类对禽流感病毒并不易感。尽管任何年龄
6、均可被感染,但在已发现的H5N1感染病例中,13岁以下儿童所占比例较高,病情较重。(四)高危人群从事家禽养殖业者及其同地居住的家属、在发病前1周内到过家禽饲养、销售及宰杀等场所者、接触禽流感病毒感染材料的实验室工作人员、与禽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触的人员为高危人群。H5N1人禽流感具有以下流行特征:家庭内传播,聚集性发病;跨海越洋,远距离传播;与动物疫情相伴,传播途径复杂;城市近郊及乡村疫情比城市严重;多于冬春季节发病;儿童、青壮年发病者多,病死率高;存在隐性感染,具有高度的职业相关性。三、发病机制和病理学禽流感病毒与宿主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后进入细胞。能与人流感病毒结合的受体是。-2,6-糖昔唾液酸,
7、而禽流感病毒的受体是2,3-糖昔唾液酸。禽类呼吸道中有大量的Q-2,3-糖昔唾液酸,而人上呼吸道缺乏该唾液酸,但人的心脏血管内皮、脾内的T细胞、脑神经元、肾血管内皮、肝枯否细胞等均含a-2,3-糖昔唾液酸。猪上呼吸道含有二种唾液酸,猪因此可以同时感染二种病毒,并作为“混合器”导致二种病毒的基因重组。A型流感病毒H5N1亚型、H9N2亚型和H7N7亚型通过HA优先与禽消化道和呼吸道细胞表面的Q-2,3-唾液酸受体结合,也可与人和猪消化道、呼吸道细胞表面的a-2,6-唾液酸受体结合。A型禽流感病毒同时与两种唾液酸受体结合,通过中间宿主和猪实现禽类与人类之间的跨种传播。细胞感染了禽流感病毒后,巨噬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染病 防治 禽流感
![提示](https://www.1wenmi.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