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治:麻疹.docx
《传染病防治:麻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防治:麻疹.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传染病防治: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呼吸道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一)病原学麻疹病毒归属于副粘液病毒科麻疹病毒属,基因组为单股负链RNA,只有一种血清型。麻疹病毒只感染人类和灵长类动物。麻疹病毒血凝素蛋白和融合蛋白诱导机体产生保护性中和抗体。麻疹病毒对外界抵抗力不强,对热、强光、酸、干燥和一般消毒剂都很敏感。在日光照射或流通空气中20分钟即失去致病力,56930分钟,3795日可使病毒灭活。(二)发病机理麻疹病毒进入人体的口咽部后,吸附并侵袭呼吸道上皮,并向局部淋巴管播散,第二或第三天发生细胞相关的病毒血症。病毒在局部或远端网状内皮系统复制,第二次病毒血症出现在感染后
2、5-7天发生。侵入人体后7-14天,麻疹病毒在全身包括呼吸道、皮肤和其他脏器中复制,临床表现为上呼吸道症状、发热、皮疹。健全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对于维持正常的麻疹免疫都是重要的。中和抗体介导终生免疫,可预防麻疹再感染,而细胞免疫在急性期对于临床症状恢复具有重要性。麻疹病毒感染后可导致暂时性细胞免疫抑制。(三)流行病学麻疹流行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其他季节可有散发。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婴幼儿最为易感。病毒主要通过感染者呼吸道分泌物产生的气溶胶粒子传播,病毒粒子在环境中能存活1小时以上,因此可通过吸入感染。麻疹传染性很强,所有易感暴露人群都会发生症状性感染。急性期患者从潜伏期末2天至出疹后5天内都有
3、传染性,以前驱期最强,出疹后迅速减弱。我国自1965年广泛开展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麻疹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但在流动人口中,由于未按时接种麻疹疫苗,而导致麻疹散发或局部流行。(四)临床表现典型麻疹的潜伏期一般8-12天,最短6天,最长21天,接受过被动免疫的病例可延至21-28天。临床病程可分三期:前驱期从发热至出疹(3-4日)。起病急,以发热、卡他症状、咳嗽、声音嘶哑等为主要症状,起病后2-3天约90%患者口腔出现麻疹黏膜斑(柯氏斑);出疹期多于发热3-4天开始出疹,持续3-5天,皮疹自耳后发际,逐渐波及额面部和颈部,自上而下顺序蔓延至躯干四肢达手掌和足底。皮疹为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
4、,可融合成片。此期全身中毒症状加重,体温升高,咳嗽加剧,全身淋巴结、肝、脾可轻度肿大,肺部可闻及少量干、湿罗音,亦可出现各种并发症;恢复期出疹3-5天后,体温开始下降,全身情况改善,皮疹按出疹顺序消退,疹退后留下棕褐色色素沉着及糠纵样脱屑,1-2周后消失。若无并发症,整个病程为10-14天。重型麻疹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感染的病毒量大、毒力过强、感染者体质虚弱尤其患有严重慢性基础疾病或者细胞免疫缺陷者。临床表现为高热或体温不升,中毒症状严重,常并发重症肺炎、心功能不全或循环障碍、脑炎或脑病等,部分病人皮疹呈出血性形成紫斑。病程长,预后差,病死率高。轻型麻疹常发生于机体有部分免疫者,如近期注射过丙种球
5、蛋白、母传抗体不足的小婴儿或曾经接种疫苗但保护性抗体低下者。感染麻疹后临床表现可比较轻微,潜伏期延长(3-4周),前驱期短,临床症状轻微,常无柯氏斑,皮疹稀疏且色淡,出疹期短,少见脱屑,不留色素沉着。无并发症,病程约1周。成人麻疹的发病率有所上升,临床表现大多典型,但与小儿相比其中毒症状更明显,高热多见,前驱期短,大多于3日内出疹。肺炎等并发症较儿童少见,但肝功能损害较常见,主要表现为肝酶轻、中度升高。孕妇妊娠期间患麻疹可致流产或死胎,产前2周感染本病,产时正患麻疹,则小儿出生时可见皮疹,称为先天性麻疹。(五)并发症1.肺炎:为麻疹最常见并发症,也是引起麻疹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麻疹病毒本身可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染病 防治 麻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