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使作文走向深刻.docx
《思辨使作文走向深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辨使作文走向深刻.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思辨,使作文走向深刻张金宝来源:新高考语文备考(高三)2018年4期一、现在的作文题大多怎样命题目前,各级各类测试,学生作文偏题现象严重,这与学生对现在的高考作文命题缺乏了解有关。我们先看一道作文题,看它是怎样命题的。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富有诗意的哲学家说,生命不过是一种想象,这种想象可以突破人世间的任何阻隔。审题,首先要弄清材料的核心内涵。这则材料的核心是什么?通俗一点讲:写什么?有人说谈生命,有人说谈想象。到底谈什么?“这种想象”是什么?一一生命的想象。因此,核心是谈想象封生命的意义,想象在生命中的作用。通俗说,就是生命的姿态。
2、我以为,这是一个必须准备的话题。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生命。国家的根本使命,就是不断地提高人民的特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学生天天努力为的是什么?提升生命的质量。材料中的关键词有三个:生命,想象,阻隔。因此,核心立意:生命与阻隔,生命与想象。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实际就是生命的想象。八大山人有乾坤一草亭图,元代画家吴镇自称是“浩荡乾坤一浮鸥”,也是对生命的想象,“在小亭中有囊括乾坤的期望,在小舟中有包裹江海的运思这个题目能不能创新立意?如果把题目改一下:哲学家说,生命不过是一种想象,这种想象可以突破人世间的任何阻隔。请你比较,有什么区别?少了“富有诗意的”几个字。增加了题目的开放度,生命可以
3、突破任何阻隔,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那不过是“富有诗意的”哲学家的愿景而已。诗意地栖居当然好,但现实是有多少人真正实现了呢?因此说,生命难以突破阻隔。从这一观点来写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贴合学生的切身体会,可以联系自我,谈深谈透。如果单纯谈生命、想象、阻隔,都视为不切题。如何提升文章的深度与高度?须进一步辨析三个关键词的内涵。生命:生命包含三重意义一一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这里显然重点要谈的是人的精神生命;阻隔:两地之间不能相通或不易来往,山川阻隔,这里是束缚、限制、障碍的意思,又可分为外在的、内在的、时间的、空间的等;生命就是想象,这里的想象可以理解为自由、热烈、奔放、想人非非,任意描
4、绘,绚丽、五彩,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诗与远方、美好、灿烂等。生命、想象、阻隔,到底具体是什么意思,根据什么确定?文章内容的选择,内容不同,立意不同。纵观近年各地的高考作文试题,导向积极:1 .关注生活,关注现实,贴近青年自身,贴近社会热点,强调生活体验,注重道德引领,具有积极的价值导向2017年全国卷I作文题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高考作文,对现实生活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试题导向积极,贴近考生的实际生活,有很多材料都是从报纸、电视中获取的新闻材料,因此使考生减少了试题内容的距离感和疏远感,他们不必花费过多的精力去理解材料,只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就可以立论作答。优秀的作文材料,暗合社会热点,虽看似
5、与时事无关,却有现实的针对性,不会直击社会热点,但会间接影射现实生活。材料切合主流价值,材料看似没有直接宣讲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但其蕴含的哲理却体现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不仅要考查写作能力,也要考查对人生的思考、对社会的关注,对成长的感悟和对哲理的思辨。引领青年学生关注生活、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关注青年成长,关注时代精神(时代精神蕴含在社会生活的人物、事件之中)。2 .注重思辨能力的考查,向理性靠拢,逐渐从抒情性的命题向议论性,也就是理论性的命题转化应该说写作检测思辨性是高考作文命题的大方向。对于初中生,可能抒情叙事更重要,而对于高中生,理性的立论和严密的分析、阐释和论证则更重要。高考
6、作文走向的变化,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从强制的主题性命题走向非主题性命题。如“拒绝平庸”,主题是命题者规定的,考生不能违背。材料作文,不规定主题,要你在材料和问题面前拿出自己独立的见解,体现主体性、创造性,实际也是竞争力。二是逐渐从抒情性的命题向议论性,也就是理论性的命题转化。这符合世界各国高考命题的共同取向。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作文命题都是理论性的,法国是哲学性的,新加坡规定只能写议论文,都把检测理性思维的能力放在重要地位。美国近来提出的“4C教育”一一交流、合作、批判性思维、创造力,突出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3 .开放度大,指令性强高考作文,要适合不同层次学生写作水平的发挥,必须有一定
7、的开放性;开放度大,不设置审题障碍;多向思维,全面立意。衡量高考作文命题的一个标准就是思维可以是多元的,但题意必须是明确的;命题的材料可以是浅显的,但思想内涵必须是丰富的。好的命题,最大的特点,就是能激活考生智慧的“潜在量”,这种潜在的智慧,在一般情况下沉睡着,只有在命题的规定和想象自由的双重冲击下,才能激发出灵气的火花来。高考要防止押题、防止套作,又必须有一定的限制。这些都要求我们:学会写思辨性的文章。二、思辨,使立意走向深刻何谓“思辨性”?“思辨”一词在词典上的意思是:哲学上指运用逻辑推导而进行纯理论、纯概念的思考。思考辨析。“思辨性”,就是在思维过程中对一些事物或现象进行全面思考、辩证分
8、析。“思辨”最早出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为谨慎地思考,明确地辨别,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思考辨析,看问题不人云亦云,不囿于成见,有自己独特的认识。思辨能力从其本质上看,其实表征着人的理论素养,凸显的是人的理性思维能力。思辨,是议论文的生命,好的议论文应既有思想的深度又有思维的宽度。思辨如何体现?1.从立论方面看运用辩证思维,提升立论的高度。观点思想有震撼力,见解独到,卓尔不群。例: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从前的日色慢,车、马、邮件都慢”木心的一首从前慢打动了很多人的心;可是,现实生活中人们还是分秒必争,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思辨 作文 走向 深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