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春秋笔法(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春秋笔法(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春秋笔法(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春秋笔法(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子日:“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乌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约其文辞而指博。故吴楚之君自称王,而春秋贬之日“子”:践士之会注实召周天子,而春秋讳之日“天王狩于河阳二推此类以绳当世。贬损之义,后有王者举而开之。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弟子受春秋孔子日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材料二:呜呼,
2、天下之恶梁久矣!自后唐以来,皆以为的也。至予论次五代,独不伪梁,议者或讥予大失春秋之旨,以谓“梁负大恶,当加诛绝,而反进之,是奖篡也,非春秋之志也二予应之日:“是春秋之志尔。鲁桓公弑隐公而自立者,宣公弑子赤而自立者,郑厉公逐世子忽而自立者,卫公孙剽逐其君衍而自立者,圣人于春秋,皆不绝其为君。此予所以不伪梁者,用春秋之法也。”“然则春秋亦奖篡乎?”日:“惟不绝四者之为君,于此见春秋之意也。圣人之于春秋,用意深,故能劝戒切,为言信,然后善恶明。夫欲著其罪于后世,在乎不没若斐。其实尝为君矣,书其为君。其实篡也,书其募。各传其实,而使后世信之,则四君之罪,不可得而掩尔。使为君者不得掩其恶,然后人知恶名
3、不可逃,则为恶者庶乎其息矣。是谓用意深而劝戒切,为言信而善恶明也。桀、纣,不待贬其王,而万世所共恶者也。春秋于大恶之君不诛绝之者,不害其褒善贬恶之旨也,惟不没其实以著其罪,而信乎后世,与其为君而不得掩其恶,以息人之为恶。能知春秋之此意,然后知予不伪梁之旨也。”(节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梁本纪二)【注】践土之会:即践土之盟,春秋时期晋文公为确立霸主地位而举行的会盟。10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弟子受A春秋B孔子日C后世知D丘者以春秋E而F罪丘者亦G以春秋。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
4、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根据,按照,与过秦论中“因遗策”的“因”词义不同。B.绳,按一定的标准去衡量,与劝学中“木直中绳”的“绳”词义不同。C.伪,非正统的,非法的,与苏武传中“单于壮其节”中“壮”用法相同。D.其实,它的事实,与六国论中“其实百倍”的“其实”都是古今异义词。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春秋是孔子以鲁国历史为基础,尊奉周王室为正统,借鉴商的旧例,承续夏、商、周的法统编订的。B.孔子在编撰春秋时,用词及内容选择非常严谨,以至于让弟子们感觉都不能改动一字一词。C.自梁建立以来,就有很多史书记载了梁通过篡位得来政权的历史,而且世人认为梁罪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言文 文本 阅读 春秋笔法 答案 解析 译文
![提示](https://www.1wenmi.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