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训练:苏轼《大臣论》(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
《文言文阅读训练:苏轼《大臣论》(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训练:苏轼《大臣论》(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训练:苏轼大臣论(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材料一:天下不幸而无明君,使小人执其权,天下之忠臣义士莫不欲奋臂而击之。夫小人者,必先得于其君而自固于天下,是故法不可击。击之而不胜身死,其祸止于一身。击之而胜,君臣不相安,天下必亡。是以春秋之法,不待君命而诛其侧之恶人,谓之叛。晋赵鞅入于晋阳以叛是也。世之君子,将有志于天下,欲扶其衰而救其危者,必先计其后而为可居之功,其济不济则命也,是故功成而天下安之。令夫小人芨不诛而诛之则是偿芨之权而不可居之功也。夫既已侵君之权,而能北面就人臣之位,使君不吾疑者,天下宋至看屯:亩乏有小人,名人之有瘦。人之瘦,必生于颈而附于咽
2、,是以不可去。不胜其忿而决去之,夫是以去疾而得死。汉之亡,由此之故也。自桓、灵之后,天下之权,归于内竖,贤人君子,进不容于朝,退不容于野,天下之怒,可谓极矣。当此之时,士大夫之论,以为天下之患独在宦官,修宦官之务去也。然窦武、何进之徒击之不胜,止于身死,袁绍击之而胜,汉遂以亡。方其未去也,是累然者瘦而已矣。及其既去,则溃裂四出,而继之以死。何者?此侵君之权,而不可居之功也。且为人臣而不顾其君,报其身于一决,以快天下之望,亦已危矣。故其成则为袁,败则为何、窦。然则忠臣义士,亦奚取于此哉?夫窦武、何进之亡,天下悲之,以为不幸。然亦幸而不成,使其成也,二子者将何以居之?故日:以义正君,而无害于国,可
3、谓大臣矣。(节选自苏轼大臣论)材料二:安石误国之罪,本不容诛,而安石无误国之心,天地可鉴。主意于误国而误国者,残贼之小人也,不待诛也。主意利国而误国者,执拗之君子也,尚可怜也。卓吾日:“公但知小人之能误国,不知君子之尤能误国也。小人误国尤可解救,若君子而误国,则未之何矣。何也?彼革自以为君子而本心无愧也。故其胆益壮而志益决,孰能止之。”(节选自李贽焚书)【注】寝,瘤子。李贽,号卓吾。10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今夫A小人B君不诛而吾诛之D则是侵君E之权F而不可G居之H功也11 .下列对材料中
4、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春秋之法,又称“春秋笔法”,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不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B.犹,指如同、好像,与六国论中“犹抱薪救火”的“犹”意思不同。C.惟,指只要、只是,与陈情表中“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的“惟“意思不同。D.盖,指大概,与屈原列传中“盖自怨生也”的“盖”意思相同。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按照春秋记事法,晋国赵鞅进入晋阳应被认定为叛乱,因为赵鞅不等待君主的命令而杀其身边的恶人。B.强行替人割掉脖子上的瘤子可能导致人的死亡,大臣强行清君侧也会导致亡国,汉朝灭亡就是这个原因。C.汉末宦官当道,君子进退两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臣论 文言文 阅读 训练 苏轼 大臣 答案 解析 译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