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头菇栽培技术关键.docx
《猴头菇栽培技术关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猴头菇栽培技术关键.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猴头菇栽培技术关键野外摆袋,诱导定向出菇猴头菇是好氧性菌类,栽培场所要求空气新鲜,野外菇棚较为理想。菌袋经过室内发菌培育25天左右,菌丝生理成熟,便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猴头菇通常出现菌丝尚未走满袋,就开始现原基,分化成子实体。因此要注意观察,及时把菌袋搬到野外阴棚内摆场,并进行搔去原菌种块表层,诱导定向整齐出菇。现有摆场常见3种方式:*种搭架45层,集约化立体栽培。第二种搭架1层,排放2袋。1袋地面平卧摆放,穴口朝上,1袋平卧摆放架上,穴口向下。第三种是模拟露地香菇栽培。斜靠摆袋,或两旁筑填,单袋平卧摆放,穴口向下。以上3种方式对比,*种,空间利用率高,形成立体,但保湿性差,易形成光头菇
2、和萎缩菇。后两种有利菇体形成刺毛,色泽较白。因为猴头菇刺毛有明显向地性长势,但雨季畦床积水,通风不良时,易出现烂菇。斜靠摆袋出菇期,不要轻易倒调菌袋,否则造成刺毛不顺势生长,变成畸形菇。控制生态,促进品位提高猴头菇要获得高品位的产品,长菇阶段必须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管理。1 .调节温度菌袋下田后应从原来发菌期温度,降到出菇期*温度16C20C条件下进行催蕾。在适温环境下,从小蕾到发育成菇,一般1012天即可采收。气温超过23时,子实体发育缓慢,会导致菌柄不断增生,菇体散发成花菜状畸形菇,或不长刺毛的光头菇。超过25还会出现菇体萎缩。因此出菇阶段,要特别注意控制温度,若超过规定温度,可采取4条措施:空间增喷雾化水。畦沟灌水增湿。阴棚遮盖物加厚。错开通风时间,实行早晚揭膜通风。中午打开罩膜两头,使气流通顺。创造适合温度,促进幼蕾顺利长大。2 .加强通风猴头菇是好气性菌类,如果通风不良,二氧化碳沉积过多,刺激菌柄不断分枝,抑制中心部位的发育,就会出现珊瑚状的畸形菇。在这种饱和湿度和静止空气之下,更易变成畸形菇体,或杂菌繁殖污染。为此野外畦栽,每天上午8时应揭膜通风30分钟,子实体长大时每天早晚通风,适当延长通风时间。但切忌风向直吹菇体,以免萎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猴头菇 栽培技术 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