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陈寅恪《论再生缘》的叙述框架.docx
《略论陈寅恪《论再生缘》的叙述框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略论陈寅恪《论再生缘》的叙述框架.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略论陈寅恪论群论再生缘一文挥洒五万余字,论述新颖而详备。然作者行文于一点之外四面辐射,对现代读者而言在阅读上略显吃力,为便于论述,暂将初稿分为七大部分:一、详述有关陈端生事迹的重要史料:二、陈端生之生卒年;三、陈端生之夫范某事迹;四、陈端生撰再生缘之年月及地点;五、论再生缘之思想、结构、文词三点;六、论再生缘续撰者梁谯绳之事迹:七、作者寅恪之别感。鉴于篇幅庞大,本文仅细述七部分中颇具代表性的一、二两部分。一、铺列有关陈端生事迹的重要史料再生缘第二十卷第80回末续作者对陈之事迹的叙述;再生缘第十七卷第65回首节,陈端生自述撰著本末及身世遭遇的史料;再生缘第十七卷第68回末节,陈端生自述撰再生缘前
2、十七卷情况的史料;钱塘陈文述著作中涉及陈端生的诗作(颐道堂诗外集6)有题从姊秋绘声阁集七律四首和西泠闺咏15绘影阁咏家口口o作者开篇直言“:关于再生缘前十七卷作者陈端生之事迹,今所能考知者甚少,兹为行文便利故,不拘材料时代先后,节录原文,并附以辨释于后。”这些史料直接涉及的人物有:续作者梁德绳、原作者陈端生、钱塘陈文述、陈端生妹陈长生(秋)o史料类别两种:人物自述和诗作。诗词一类作品讲究简洁含蓄,而作者巧妙的诗史互证,于诗文中又间接缕出有关主人公陈端生的颇多线索。首先由西泠闺咏15咏端生诗之前,有咏长生诗作,通过对咏长生诗序中“归叶琴柯中丞”之“叶琴柯即叶绍本人史传资料的考查及“中丞”即“巡抚
3、”称谓的辨析,知咏长生诗当写于嘉庆二十二年后(包括嘉庆二十二年),推断咏端生诗也应写于此段时间后。并以文中出现的“杨蓉裳农部”旁证“文述咏端生诗作成时代颇晚。二、陈端生之生卒年第二首,因为其在四首诗中关涉陈端生事迹最为密切且最难考证,最后讨论。作者首先讨论诗中“不甚重要及易解释之句”:由“纱幔传经慈母训句搜集紫竹山房文集中有关端生母汪氏的资料,并结合官员史料及再生缘中孟丽君等主要人物皆曾活动于云南,推论汪氏之父为汪上。其次,论其难确定者,即陈端生卒于何年。诗未标明写作时间,结合西泠闺咏15绘影阁咏家口口明显写于“端生已卒,范某已归之后”,作者推测此诗也始作于该时间内。原因处“范某一案,如下文所
4、引材料,知为当日最严重事件。无论文述作诗不敢言及,即敢言及,亦为长生所不喜见者,而文述自不便牵涉及之也。并找寻同类事例两件:一是吴兴诗话不录闺阁题咏之诗:二是陈桂生请王昶为其祖陈句山诗文集作序,以此二事来夯实其推论。则据此推论“,端生己卒,范某已归”于嘉庆三至嘉庆四年间。所可注意者,作者于这一推论中引入两处读者在后文才能获知的事实或材料(范某一案和陈桂生请王昶作序事),并非像上文各推论中都是在已告知或略微告示读者的基础上进行的,皆因两事为后文论证中极重要的两段材料,会详加论述,故此处省略了。“织素图乃陈长生戴佩荃闺阁挚友间绘画题咏之事,因而作者又详细搜集考证了涉及二人的诸多材料:上述材料中,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再生缘 略论 陈寅恪 再生 叙述 框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