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安徽农业主推技术第1项:长江中下游中稻主要病虫害全生育期绿色防控技术.docx
《2024年安徽农业主推技术第1项:长江中下游中稻主要病虫害全生育期绿色防控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安徽农业主推技术第1项:长江中下游中稻主要病虫害全生育期绿色防控技术.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第1项:长江中下游中稻主要病虫害全生育期绿色防控技术推荐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一、技术概述(一)技术基本情况。安徽省处于长江中下地区,境内釉粳混种、病虫发生的桥梁品种和寄主多,加之受气候、品种、耕作模式变化等影响,水稻纹枯病、稻飞虱、二化螟等病虫害已严重制约水稻提质增效,防控病虫成为水稻减损保产的重要技术途径。针对水稻病虫防控中过度依赖化学农药、测报技术滞后、技术集成度不高等关键问题,该技术以“揭示规律、研发产品、创新方法、集成应用“为总体思路,以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稻飞虱等重发病虫为对象,研制了适于绿色防控使用的新技术、新产品,结合现有技术,创建了水稻病虫害全生
2、育期绿色防控技术体系,首次提出了“预防秧田期、放宽分薨期、保护成穗期的策略,构建了以非化学防治为基础、以“三防”为重点、“两治”为补充的一季中稻全生育期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并推广应用。该技术成果获授权发明专利9件,创制出生物农药新品种1个,发明稻飞虱测报调查装置1种,研制出农药复配配方4个,制定省地方标准3项、企业标准1项,成果创新性、实用性强,应用前景广,社会生态效益显著。(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结合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品牌粮食创建等活动,主动配合农业主管部门建基地、传技术,同时借助各级政府的行政推动,加速成果推广,通过规模化建设绿色防控示范基地、集约化应用绿色防控物化产品、多元化培训绿
3、色防控配套技术,将行政主管部门、新型经营主体、高校科研单位、农资推广机构有机结合,共同推动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至今,核心技术、产品应用率超过90%,已在长江中下游13个水稻主产市推广,综合防效85%以上,危害损失控制在3%以内,与非绿色防控区相比,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25%以上。(三)提质增效情况。近3年,该技术在长江中下游累计推广应用4403万亩,3年共挽回稻谷损失约179万吨,以当年中晚和稻最低收购价计算,约挽回损失46.1亿元;每亩减少化学农药施用2次左右,扣除增加的其它成本,以亩节本20元计算,共节约成本8.8亿元;3年增收节支共创经济效益约34.3亿元。(四)技术获奖情况。“
4、中稻主要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模式”2023年被全国农技中心评为全国百套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2020年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技术要点(一)以种子处理、施用“送嫁药”等为核心的“压前控后”技术。在因地制宜选择抗性品种基础上,进行晒种,并用毗虫琳(或嘎虫嗪等)+咪鲜胺(或氟烯菌酯等)浸种或拌种,预防稻飞虱、稻蓟马、稻瘟病、恶苗病等;在移栽前23天施用“送嫁药”(如氯虫嚷虫嗪+苯甲喀菌酯等),可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叶瘟病、稻飞虱、稻蓟马、稻纵卷叶螟和螟虫,确保秧苗不带病虫,推迟大田病虫害发生时间,并促进水稻分廉生长。这样,可实现移栽后4050天内不用施药防治,促进稻田天敌建立有效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4 安徽 农业 技术 长江 中下游 中稻 主要 病虫害 全生育期 绿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