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白雪歌诵武判官归京》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4《白雪歌诵武判官归京》教案.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白雪歌武判官归京教案教学目标1 .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2 .体会诗人的丰富情感,理解诗歌的深刻内涵,感受诗人的伟大人格存志行知中学903班要举办“走近岑参”专题班会,请各学习小组结合教材中的作品及自己积累,完成以下三个学习任务,在班上进行交流。活动一:诗中有画,相遇诗情画意诗歌以什么为线索?诗人描绘了哪两幅雪景图?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线索:一&,/61 O-介绍时代背景:唐朝疆域辽阔,天宝年间,与西北少数民族边境战事不断。为了维护边界安全,朝廷实行重边功的人才选举政策,从军戍边成为当时知识分子获取功名的重要途径。不少知识分子或从军、或出使边关。岑参就是怀着建功立业的志向,
2、两度出塞,度过了六年艰苦的军旅生涯,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就是他于754年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在轮台幕府中送友人前任判官回京时所作。活动二:对号入座,构想诗歌意旨1 .从三首诗中任选一首,用“眼前,我仿佛看到了,多想!”的句式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感慨。例:眼前梨花满树,春意盎然的壮观景象,我仿佛看到了自己正面见君王,多想为朝廷尽绵薄之力!(一)南溪别业岑参结宇依青嶂,开轩对翠畴。树交花两色,溪合水重流。竹径春来扫,兰樽夜不收。逍遥自得意,鼓腹醉中游。(二)暮秋山行岑参疲马卧长坂,夕阳下通津。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1)。苍旻
3、霁凉雨,石路无飞尘。千念集暮节,万籁悲萧辰。建嘱昨夜鸣,惠草色己陈。况在远行客,自然多苦辛。(三)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岑参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苍生应未休。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2 .按岑参创作阶段将这六首诗“对号入座”。看图问忆所学两首岑参作品:逢入京使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一、嵩阳隐居时期732年,时年十五的岑参移居嵩阳,开始了一段时间的隐居生活。诗歌风格清丽俊逸,诗风意境新奇。二、出入两京时期737年,二十岁的岑参为求取功名而奔波于两京之间。求仕未成,内心苦闷,因而其创作中的清幽山水也就逐渐褪去了闲静的幽致而加
4、入了寒冷、苍茫的冷境。三、两度出塞时期749年利754年,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军中生活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的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在这一阶段,岑参的诗以描写绝域的苍茫为重心,字里行间弥漫着浓厚的思乡之情,也将爱国豪情尽情挥洒,达到了山河之爱和民族之爱的高度统一。四、两次被贬时期759年和766年,岑参两次被贬。时唐朝内政已极腐败,诗中除了心酸无奈和老去的哀叹,更有描写唐军的声威。岑参作品所绘之景所表意旨创作时期南溪别业依山傍水、花树交错的优美环境创作文章,无忧无虑、逍遥自得嵩阳隐居时期暮秋山行山林的空寂倦于仕途奔波的空虚惆怅出入两京时期逢入京使长路
5、漫漫,尘烟蔽天思乡之情,报国之志两度出塞时期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边塞飞雪、军营酷寒、军中饯别、雪浓浓乡愁、惜别惆怅、建功立业的志向,乐观豪迈的进两度出塞时期地送别取精神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战火纷飞、断墙残壁对百姓的同情、对国事的忧虑两度出塞时期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萧瑟秋风、蝉声满耳光阴易逝、壮志难酬两次被贬时期活动三:厘清不变,探究英雄情怀贯穿岑参一生始终不变的是什么?岑参作品所绘之景所表意旨创作时期不变情怀南溪别业依山傍水、花树交错的优美环境创作文章,无忧无虑、逍遥自得嵩阳隐居时期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难的乐观精神。暮秋山行山林的空寂倦于仕途奔波的空虚惆怅出入两京时期逢入京使长路漫漫,尘烟蔽天思乡之情,报国之志两度出塞时期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边塞飞雪、军营酷寒、军中饯别、雪地送别浓浓乡愁、惜别惆怅、建功立业的志向,乐观豪迈的进取精神两度出塞时期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战火纷飞、断墙残壁思念家乡、对百姓的同情、对国事的忧虑两度出塞时期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萧瑟秋风、蝉声满耳光阴易逝、壮志难酬两次被贬时期活动四:情动辞发,书写精神世界作业布置:结合所学写一段150-200字的短评介绍岑参的精神世界。顾待秋2023.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