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精品教案.docx
《《书愤》精品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愤》精品教案.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书愤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陆游及其创作背景,理解诗意。2 .品味诗歌的形象及表现手法,把握“愤”的内涵和根源。3 .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品味诗歌的形象及表现手法,把握“愤”的内涵和根源。难点: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体悟词人和南宋爱国诗人的思想感情。一、因事而感导入:爱国是运动健儿们在赛场上的驰骋。爱国是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爱国也是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爱国还是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爱国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信仰。二、知人论世1.作者简介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越州山阴人,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2、少年时陆游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他生在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一贯坚持抗金主张,怀着“铁马横戈”“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嘉定二年(1210),85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临终作诗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他的诗大致可以分为三期:第一期是从少年到中年(46岁)入蜀以前。这一时期存诗仅200首左右,作品主要偏于文字形式,尚未得到生活的充实。第二期是入蜀以后,到他64岁罢官东归。存诗2400余首。他从军南郑,充满
3、战斗气息及爱国激情的时期,也是其诗歌创作的成熟期。第三期是长期蛰居故乡山阴一直到逝世(6485岁)。现存诗约近6500首。诗中表现了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诗到无人爱处工”,可算是道出了他此时的心情和所向往的艺术境界。另外,在这一时期的诗中,也表现出趋向质朴而沉实的创作风格。2.写作背景写作背景:陆游生活在金兵大举入侵,中原沦陷的时代,那时南宋当局偏安江南一隅,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这首诗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北定中原、收更失地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
4、他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满腔激愤。三、初读有感1 .题解“书”:动词,写,抒发。“愤”:愤懑、悲愤。“书愤”者,抒发胸中郁愤之情也。思考:作者“书”了哪些内容?“愤”又包含哪些不同的含义?2 .体味情感诗题为书愤,那么作者在这首诗歌里“书”写了哪些事情?首联“书”恢复中原之志颔联“书”抗金之役颈联“书”自己晚年现状尾联“书”追幕先贤诸葛从作者所书之事中,你读到了哪些情感?要求:抓住关键词品味情感。表达句式:我从.(原文)中感受到了诗人对的愤懑/激愤之情。预设:所愤之一乃“世事艰”;(愤报国无门)所愤之二乃“塞上长城空自许”;(愤壮志难酬)所愤之三乃“镜中衰鬓已先斑”;(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书愤 精品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