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资格笔试基础知识考点解析(35):收涩药.docx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资格笔试基础知识考点解析(35):收涩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资格笔试基础知识考点解析(35):收涩药.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中药学第二十三单元收涩药细目一概述要点一收涩药的性能特点收涩药味多酸涩,性温或平,主入肺、脾、肾、大肠经。有敛耗散、固滑脱之功要点二收涩药的功效分别具有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精缩尿、收敛止血、止带等作用。要点三收涩药的适应范围主要适应于久病体虚、正气不固、脏腑功能衰退所致的自汗、盗汗、久咳虚喘、久泻、久痢、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带不止等遣脱丕禁的病证。要点四收涩药的使用注意事项1.误用有“闭门留寇”之弊。2.某些收涩药除具收涩作用之外,还兼有清湿热、解毒等功效,则又当分别对待。要点五各类收涩药的性能特点固表止汗药:多甘平,性收敛,多入肺、心二经。敛肺涩肠药:酸涩收敛,主入肺经或大
2、肠经。固精缩尿止带药:酸涩收敛,主入肾、膀胱经。某些药物性甘温。要点六各类收涩药的功效固表止汗药:有固表止汗之功。敛肺涩肠药:有敛肺止咳喘、涩肠止泻痢作用。固精缩尿止带药:有固精、缩尿、止带作用。某些药物还兼有补仔之功。要点七各类收涩药的适应范围固表止汗药:主要用于气虚肌表不固,膜理疏松,津液外泄而自汗;阴虚不能制阳,阳热迫津外泄而盗汗。敛肺涩肠药:主要用于肺虚喘咳,久治不愈,或肺肾两虚,摄纳无权的虚喘证;大肠虚寒不能固摄或脾肾虚寒所致的久泻、久痢。固精缩尿止带药:主要用于肾虚不固所致的遗精、滑精、遗尿、尿频以及带下清稀等证。细目二固表止汗药麻黄根性能:甘、微涩,平。归肺经。功效:固表止汗。应
3、用:自汗,盗汗。为一肺固表止汗之要药C用法用量:煎服,39g。外用适量。使用注意:有表邪者忌用。浮小麦性能:甘,凉。归心经。功效:固表止汗,益气,除热。应用1 .自汗,盗汗。2 .骨蒸劳热。用法用量:煎服,1530g;研末服,35g。使用注意:表邪汗出者忌用。糯稻根须性能:甘,平。归心,肝经。功效:固表止汗,益胃生津,退虚热。应用1 .自汗,盗汗。2 .虚热不退,骨蒸潮热。用法用量:煎服,1530g。细目三敛肺涩肠药五味子性能:酸、甘,温.归肺、心、肾经。功效: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应用1 .久咳喘咳。为治疔久咳虚喘之要药。2 .自汗,盗汗。3 .遗精、滑精。4 .久泻不止。5 .津伤
4、口渴,消渴。6 .心悸,失眠,多梦。用法用量:煎服,36g。研末服,l3g)使用注意:凡表邪未解,内有实热,咳嗽初起,麻疹初期,均不宜用。乌梅性能:酸、涩,平。归肝、脾、肺、大肠经。功效: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安蛔止痛,生津止渴,消疮毒,炒炭固冲止漏。应用1 .肺虚久咳。2 .久泻,久痢。3 .蛔厥腹痛,呕吐。为安蛔之良药.4 .虚热消渴。5 .禽肉外突,头疮。6 .崩漏不止,便血。用法用量:煎服,310g,大剂量可用至30g。外用适量,捣烂或炒炭研末外敷。止泻止血宜炒炭用。使用注意:外有表邪或内有实热积滞者均不宜服。鉴别用药:五味子与乌梅同:敛肺,涩肠,生津,同可用治肺虚久咳,久泻,虚热消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内科 主治医师 资格 笔试 基础知识 考点 解析 35 收涩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