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治疗观.docx
《中医学:治疗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学:治疗观.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中医学:治疗观未病先防,是指在健康未病态时,采取各种措施,做好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一)治未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并形象地强调治未病的重要性说:“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未病可分为四种状态:健康未病态,即机体尚未产生病理信息的健康人;潜病未病态,即机体内已有潜在的病理信息,但尚未有任何临床表现的状态,病理信息的发展尚未达到“显化”的程度;前病未病态,指机体的病理信息已有所表露,但在临床上尚不能明确诊断其病证类型,即疾病处于早期阶段,刚刚呈现少数先兆症状或体征;传变未病态,即某一脏器已有病,根据传变规
2、律及器官相关法则将要影响其他器官发病但尚未发病的状态。所以,治未病应当包括未病先防和早治防变等内容。未病先防,是指在健康未病态时,采取各种措施,做好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一般多从扶助正气、纠治体质气质偏差、讲究卫生、药物预防及人工免疫等方面着手,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防止病邪入侵,减少发病几率。丹溪心法指出:“是故已病而后治,所以为医家之法;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说明未病先防多属于中医养生学的范畴。早治防变,是指针对潜病未病态、前病未病态及传变未病态,要早期诊治,截断病传,防止疾病的深入发展和传变,将病理损害减少到最小程度,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此属于基本治则的范畴。(一)治病求本治
3、病求本,是指在治疗疾病时,必须寻找出疾病的本质,并针对其本质进行治疗。治病求本是贯穿于中医治疗学始终的重要观念,明李中梓医宗必读曾形象地比喻治病求本的重要性说:“本之为言,根也。世未有无源之流、无根之木。澄其源而流自清,灌其根而枝乃茂,自然之经也”。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早已提出:“治病必求于本J对于“本”的具体涵义,前人理解、表述并不一致。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认为“本于阴阳”;朱震亨丹溪心法认为“不离于阴阳二邪”;张介宾景岳全书指出本于表里虚实寒热;周慎斋慎斋遗书认为本于病因病机;而李中梓医宗必读则认为本于脾肾,各言其一个方面。然就中医临床实践看,病机不仅包含病因、病位、病性、邪正关系及病势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学 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