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支气管哮喘诊治年度进展.docx
《2024支气管哮喘诊治年度进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支气管哮喘诊治年度进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2024支气管哮喘诊治年度进展摘要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由多种免疫细胞、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介导的常见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在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上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给诊治带来了巨大挑战。本文对2022年10月1日至2023年9月30日期间发表的关于哮喘基础与临床研究文献进行回顾,重点从哮喘的发病机制、诊断、评估和治疗四个方面进行总结和阐述,旨在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多依据,为未来研究提供新视角。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其临床表现包括反复发作的喘息、气短、胸闷、咳嗽等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与慢性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以及可变的气流受限有关。哮喘在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和治疗
2、效果上具有明显的异质性L2O近年,哮喘领域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对2022年10月1日至2023年9月30日发表的全球哮喘重磅研究进行回顾,重点从哮喘的发病机制、诊断、评估和治疗四个方面进行总结和阐述,旨在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多依据,为未来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一、发病新机制哮喘的发生发展涉及多种病理生理机制,根据免疫反应引起的气道炎症不同,将哮喘分为T2型哮喘和非T2型哮喘3o近期研究显示,针对抗病毒免疫反应以及自身免疫等可能参与了哮喘发生发展。(一)哮喘与病毒感染2023年美国范德堡大学在Lancet发表了一项在美国足月出生的健康婴儿中进行的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40研究者在婴儿出生的第
3、一年确定其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syncytialvirus,RSV)感染状态,然后对其进行连续5年的前瞻性随访,收集儿童复发性喘息和哮喘的相关信息,研究发现婴儿期无RSV感染证据的儿童5岁时哮喘患病率低于婴儿期有RSV感染的儿童。该研究结果提示RSV感染与儿童哮喘存在一定关系,但RSV参与哮喘的发生机制暂不明确,有待进一步探究。有研究发现病毒感染可能通过白细胞介素(IL)-33、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ymicstromalIymphopoietinJSLP)参与哮喘的急性加重过程。IL-33存在于气道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内,是一种气道上皮细胞衍生的细胞因子,在细胞损伤时释放,
4、可引发严重的哮喘急性发作,当病毒感染时,IL-33被释放并与ST2受体结合,激活下游信号通路,导致炎症反应和气道高反应性增加,靶向IL-33的治疗对于病毒引起的哮喘急性发作可能有效。Ravanetti等5的研究发现IL-33通过抑制固有和适应性抗病毒免疫,以及抑制上皮细胞和树突状细胞IFN-b的表达,抑制Thl免疫炎症中树突状细胞的形成,从而增强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炎症。IL-33也能促进气道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活性,抑制细胞溶解性抗病毒活性,但不影响Th2免疫反应,因此推测,针对病毒诱发的哮喘急性发作,靶向干预IL-33/ST2轴可能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此外,Jackson等6利用鼻病毒感染的
5、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ronchialepithelialcells,BEC)的上清液培养人T细胞和2型固有淋巴样细胞(type2innatelymphoidcells,ILC2),强烈诱导了2型细胞因子(IL-4、IL-5、IL-13)的表达,且这种诱导完全依赖于IL-33。TSLP也是一类上皮细胞来源的细胞因子,在烟雾暴露、病毒感染致上皮细胞损伤时释放,特泽鲁单抗(TeZePeIUmab)是一种针对TSLP的抗单克隆抗体,临床研究已显示其可减少哮喘患者的病情恶化7,8,但阻断TSLP对宿主上皮抵抗力和病毒感染耐受性的影响尚不清楚Jverrild9对接受特泽鲁单抗治疗12周前后的哮喘患者,通过
6、气管镜获得其BEC,将BEC在体外培养并暴露于病毒感染模拟poly(I:C)或鼻病毒感染,结果发现特泽鲁单抗可降彳氐气道上皮炎症反应,包括IL-33和T2型细胞因子表达,这进一步表明了病毒感染可能与T2型哮喘急性发作相关。此外,Tiotiu等10利用U-BIOPREd(UnbiasedBiomarkersforthePredictionofRespiratoryDiseasesOutcomes)哮喘队列,探讨了重度哮喘患者不同肥大细胞活化与气道粒细胞炎症的关系,结果显示,肥大细胞可以被诱导呈现与特定临床表型相关的不同转录表型,IL-33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轴可能在非T2型哮喘发病中发挥作用JL
7、-33刺激的肥大细胞信号与严重的中性粒细胞性哮喘相关,而IgE激活的肥大细胞信号与嗜酸性粒细胞表型相关m病毒感染后损伤的上皮细胞诱导IL-33升高后是否可通过IL-33/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轴导致非T2型哮喘发生仍有待进一步探索。(二)哮喘与自身免疫自身免疫反应是否参与了哮喘的发病是哮喘发病机制中令人感兴趣的一个话题。2018年,MUkherjee等12报道了在激素依赖的哮喘患者中存在一种多克隆自身免疫事件,即痰液抗嗜酸性粒细胞过氧化物酶(eosinophilperoxidase,EPX)和IgG亚型抗核抗体阳性。2023年该研究团队发表另一项前瞻性研究结果13,收集了20172020年重度哮
8、喘患者的痰样本,检测痰液中抗巨噬细胞胶原结构清道夫受体抗体(macrophagereceptorwithcollagenousstructure,MARCO)的表达情况,并通过细胞实验评估高滴度抗MARCOIgG对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发现重度哮喘患者呼吸道存在自身免疫反应,并且抗-MARCOIgG抗体可能导致巨噬细胞功能障碍,削弱宿主防御功能,从而增加宿主对气道感染的易感性,该研究为非T2型哮喘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二、哮喘诊断指南推荐对于哮喘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及客观的可变气流受限证据14o但在目前的临床实践中,支气管激发试验主要依赖于肺活量测定的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l)作为主要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4 支气管哮喘 诊治 年度 进展